米芾书法怎样练 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

《研山铭》是米芾大字行书代表作之一,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卷纵36厘米,横136厘米 。有三十九个字 。
其内容为:研山铭 。五色水,浮昆仑 。潭在顶 。出黑云 。挂龙怪,烁电痕 。下震霆,泽厚坤 。极变化,阖道门 。宝晋山前轩书 。
下面以此帖作解析与欣赏:

米芾书法怎样练 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

文章插图
从章法上分析,正文的前两行和末尾两行字迹大,笔画粗重 。中间四行字迹小而笔画轻 。行距宽松,字距均匀 。竖行轴中线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乱中有序 。通篇笔势奔放、空灵洒脱、率意自然 。抒发了米芾如至获宝,得意洋洋的情绪 。
从结构上分析,极尽变化,不作正局 。多数字呈纵势,字的中心部分紧密,向外呈辐射型,字的中心笔画有的并在一起,形成墨块 。清代王铎的”涨墨法″和此技法较为相似 。左紧右松,左收右放是其结字的一大特征 。有的字整体倾斜,如”色″字和“水″字 。有的字头重脚轻,如”宝″字 。上下移位的如”极″字 。
左重右轻的如”龙″字,上开下合的如”前″字 。左斜右正的如”挂″字 。
从用笔上分析,沉着大气 。注意笔画中段表现 。按多于提,不是一提而过,这样的书写笔画效果显得厚重而不单薄 。多数笔画呈曲线型 。如”潭″字的主笔悬针竖,如”门″字的竖钩 。
细劲有力的竖钩如”水″字和”挂″字 。丰腴厚重巧含隶意的竖钩如”顶”字和“浮″字 。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
建议题主在临摹米芾的书法之前,还是先临摹几年王羲之的行书《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 。米芾书法的根基在王羲之的书法 。题主还可以临摹智永的书法 。智永的书法,把王羲之的书法继承得最好 。
学习米芾的书法,建议临摹胡抗美主编的,由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米芾尺牍》 。《米芾尺牍》中,收编了米芾《致彦和国土帖》、《竹前槐后诗帖》、《值雨帖》、《箧中帖》、《三吴帖》等十一个帖,都是米芾的书法真迹 。
临摹《米芾尺牍》时,要一个帖一个帖的临摹 。如果题主有行书书写基础的话,用上三至五年时间就可以把米芾的书法学好 。
以上为小编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临摹米芾书法,宜用优质羊毫毛笔、优质生宣纸或人工毛边纸 。关于临习米芾书法用墨,用价格适中的“书画墨汁”即可 。
谢谢邀请!很久没回答问题了,今天看到还有师友关注,很是感激:我还有人关注的啊,不能自甘沉沦 。
该怎样学习米芾的书法?我体会:
一是选准切入口 。要选定学米芾的第一本法帖,《蜀素帖》应是首选,因为《蜀素帖》是米芾中年时期作品,风格成熟稳定,书法艺术水准极高,无论是笔法、字法,还是章法、墨法,内容都十分丰富,而且字数多,600多字,如果真正学懂弄通,那么将一通百通 。
二是找位好老师 。有好老师指导,可以少走弯路,《蜀素帖》的技法太强,一个人埋头练会不得要领,搞不好还会误入岐途,找位好老师指导十分重要 。一开始我是看陈忠建老师的教学视频,后来看到抖音上的“冯广贺书法教育”,都受益匪浅 。
三是坚持下功夫 。学贵有恒,学书法更是如此,没有三年五载的功夫是看不到多大效果的 。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心理疲劳症,为此可以适当间以米芾的其他法帖临写,但始终要咬定一帖《蜀素帖》不放,直到有所收获 。
四是出去多交流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要主动走出去与书友多交流,有活动多参与,在实战中检验所学,在交流中获得提高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