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秋史话之春秋时代的列国疆域( 二 )


周王室西边的秦国 , 保护周王室东迁也很有功劳 。国君襄公因而被周王晋升为诸侯 。秦国的始封君非子是一个周孝王养马的低级官 , 因养马有成绩 , 被封在今甘肃天水的秦地作为周的附庸 , 他是嬴姓 , 故又称嬴秦 。后来秦的力量逐新强大 , 在西土阻挡戎人向周王室进攻 。周室东迁以后 , 丰以西、岐山以东的地区已无力控制 , 平王就做个顺水人情 , 把它赐给秦国 。春秋初年 , 秦襄公的儿子文公打败了大戎 , 全部据有西周时期的关中地盘 , 并在汘水和渭水交汇的地区选择国都 , 把都城从甘肃迁到陕西的县 。从此秦东与东周王室为邻 , 东北与晋隔河为界 , 南过秦岭到达陕西南部 , 西边占有甘肃东部 , 成为西方一个大国 。
周、秦、晋交界的地区 , 即今天河南三门峡一带 , 是周文王同胞兄弟所建立的虢国 。虢有东、西、北三支 , 东虢在今河南汜水县 , 后被郑国所灭 。西虢在今宝鸡附近 , 周王室东迁后被犬戎所灭 , 此即北虢 。今天在河南陕县上村岭发现了大片墓地 , 有一座墓中出土的一件铜戈铭文为“太子元徒戈” , 在另一座墓中出土件铜隔 , 有铭文“號季氏子乍(误)鬲”六字 , 证明这里就是虢国墓地 。国是东周王室西边的屏障 , 地位重要 , 周桓王任命虢君为王室卿土 , 与郑庄公分掌王室大权 。可是 , 在东迁的一百多年后(鲁僖公二十五年 , 前655)被晋献公灭掉了 。
周王室东、北、西三面在春秋初年还算是比较安全的 , 而南边则不太平 。就在今河南南部丹水和淅水交汇的地方 , 称为丹阳 , 是对周王室颇不驯顺的楚国国都 。西周初年 , 楚与周的关系曾好过一段时期 , 周成王以子爵封熊绎 , 楚接受封爵 , 并北上朝见王 。在岐山出土的西周甲骨中 , 有一片上记载着“楚子来告”这件事 。没过多久 , 周昭王就两次率领大军征楚 , 在第二次征楚回军时 , 中了楚人的计谋 , 淹死在汉水里 , 史载“昭王南征而不复”即是指这件事 。宣王也曾派方叔率领大军伐楚 , 并把他的母舅申侯封在申(今河南南阳市)以对付楚人 。
楚国北上不成就向南发展势力 。西周末年它已控制了长江沿岸的今武昌、江陵一带 。公元前689年(鲁庄公五年)楚文王即位后 , 把国都南迁到郢(今湖北江陵) 。春秋初年楚君熊通要周王提升他的爵位 , 被拒绝 , 熊通于是自称为王 。
周人为了防御楚人北上 , 在今天的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地区汉水和淮水之间 , 星罗棋布地分封了一些诸侯国 。在汉水以北有所谓“汉阳诸姬” , 可考者有随(又称曾 , 今湖北随县)、唐(随县西北)、应(河南鲁山县)、蔡(今上蔡县)、胡(今河南漯河市东)等 。这一带是古代一些民族杂居之地 , 不仅有姬姓国 , 还有姜姓的申(今河南南阳市)、吕(又称甫 , 今南阳市境)、许(初在今河南许昌 , 后徙叶县)、厉(今湖北随州市北) , 妫姓的陈(今河南准阳)、息(今河南息县) , 嬴姓的江(今河南正阳)、黄(今河南潢川) , 偃姓的贰(今湖北应山县境)、轸(今湖北应城县境) , 曼姓的邓(今河南邓县境) , 允姓的鄀(今河南商密) , 熊姓的罗(今湖北宜城县西) , 等等 。这些国家除随、蔡两国外 , 在春秋时多被楚国吞灭而并人楚国的版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