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向来与琴书画并列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一直为风流才子和名媛淑女所钟爱,常伴随高僧大德修身养性,王侯将相建功立业,可令孺子开智益慧,强人消除戾气 。所以说,下围棋的无坏人,下围棋的无俗人,下围棋的无蠢人,下围棋的无怂人 。换句话说,下围棋的多是风雅之人,聪明之人,有德之人,成功之人 。
建国后,考虑到围棋比赛竞争性强的特点,以及从旧中国走过来的棋手大多身体虚弱等原因,把围棋从文化部门划归体育部门管理,从而使围棋走上了竞技体育的道路 。这在一段时间内发挥了它的作用,例如,棋手的待遇提高了,身体变好了,有些比赛的吸引力超强,例如聂卫平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刮起的旋风,引发了神州大地的围棋热,等等 。但是,把围棋作为竞技体育项目,淡化了围棋的文化属性,不符合围棋的本来面目,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
特别是近年以来,围棋在竞技之路上迅跑,却发现这条路却是越走越窄 。昔日风光不再,问题越来越多 。
第一,围棋热急剧降温 。
记得八十年代,高校里下围棋蔚然成风,街道上棋摊遍布,社会上围棋比赛层出不穷 。围棋人口在人群中特别是在青年人中的比例非常高,笔者就是在那个时期学会下围棋的 。反观现在,有多少人还在下棋呢,有多少年轻人热衷围棋呢?在单位,在小区,往往要找一个人手谈一局而不可得 。这固然有多方面原因,例如娱乐种类更加丰富多彩了,年轻人的选择更加多样化了,等等 。但是,围棋一味向竞技方向发展,文化色彩暗淡,魅力降低也是不可否认的 。
第二,围棋大师风光不再 。
艺术需要大师,大师发展艺术,没有大师的时代是可悲的,大师无所作为的时代更是可悲的 。作为围棋大师,除了高超的棋艺,骄人的战绩外,深厚的人文素养,对围棋理论的发展,为弘扬围棋艺术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必不可少的 。吴清源,聂卫平,李昌镐等,完全符合这样的大师标准,再如,日本的坂田荣男,藤泽秀行,木谷实及其著名弟子,韩国的曹薰铉,以及中国的陈祖德、马晓春等,也大致符合这样的标准 。他们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时代,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属于自己的创造性贡献 。他们不是昙花一现,而是棋坛常青树 。他们对围棋的理解,达到的境界,都是一般年轻人无法企及的 。但是在今天这种激烈对抗的竞争体制下,由于比赛时间日程等限制,他们往往不是年轻棋手的对手,昔日风光不再,这是非常正常的 。而在当今各种高强度的比赛中脱颖而出的,许多冠军头衔拥有者,他们真的达到了大师的境界吗?这是很有疑问的 。现在,我已经记不住许多年轻冠军的名字,我想也无需记住 。棋坛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三五年,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不是司空见惯吗?围棋界不断涌现新人,出现新的世界冠军,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缺少大师的年代 。棋盘上不断制造“棋匠”,而非大师 。但我还是仰慕大师,时代依然在呼唤大师 。
第三,棋手生存环境恶劣,素质降低 。
聂卫平说,近几年中国围棋成绩提高很快,尤其是90后棋手来势凶猛,甚至能拿世界冠军 。“但作为他们的前辈,他们的老师,我认为他们还需要修炼,我们不能光看表面成绩 。我当年下棋时还没有职业化,一直读完高中,才专心下棋 。而现在这些90后的小孩,七八岁就进入围棋世界,小学读了一两年,就不再读书了 。这并非正常现象,从长远来看,对一个人的发展没什么好处 。王汝南也认为,胜负世界太残酷,年轻人没空学文化 。可见,当今棋手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有的甚至连基本的义务教育阶段都没有系统读完 。另外,思想道德素质也令人担心 。不少棋手自我中心,一味地争名夺利,成名之后经受不起各种诱惑,传闻多多 。所以聂卫平说,“我一直强调,做好人,才能下好棋 。做好人的前提是有文化 。我们的年轻人,不光是棋手,只知道自己有各种各样的权利,却不关心身上肩负的义务,不了解他生来就对这个国家有一种天然的责任 。”再如,心理素质脆弱 。残酷的竞争体制,超高的淘汰率,使很多人不堪重负,心理发展不健全 。即使有幸高居金字塔顶端,也因为时刻面对严峻挑战而惴惴不安,心理上有阴影,因此影响比赛发挥的大有人在,个别人甚至存在严重心理障碍,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
- 评价幼儿园小朋友的评语 幼儿园评语小班
- 新生儿取名字大全免费 新生儿起名字大全 免费
- 花郎酒价格 红花郎价格
- 怎么增强记忆力和集中力 增强记忆力的方法有哪些
- 2016年生肖属猴2022年事业
- 婚礼收的礼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财产 礼金算不算共同财产
- 简单的座右铭励志 励志简短的座右铭
- 玉露长什么样的 植物玉露长什么样
- 测一测蜜月旅行对于你来说真的很美好吗
- 如何提高野鸡成活率的方法 如何提高野鸡成活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