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快速去咸 有关海蜇的风水


作者:钟觉辰
0
我是温州城区人 。温州下辖四区两市五县,有些风俗习惯存在差异 。本文所提到的「温州」,如无特别说明,一般指鹿城区,未必符合其他区、县、市的实际情况 。
1
温州人爱酱油醋 。
所谓酱油醋,就是酱油和醋倒在一起,一般是一比二,讲究的还会根据口味放一点白糖或味精或料酒或胡椒粉(吃江蟹生时放胡椒粉比较常见) 。
温州人好吃海鲜,虾、蟹都以清蒸为主,突出一个鲜字,调味于是就交给酱油醋了 。除了海鲜,冷盘、熟食(鱼饼、烧鹅、酥排骨……)也都可以蘸酱油醋 。油条也蘸酱油醋 。
不过吃海蜇要蘸虾子酱 。
2
狭义的温州话指的是温州城区使用的方言 。
广义的温州话指的是吴语瓯江片(瓯语) 。温州市域大部分地区都操这种方言,包括温州话(狭义)、永强话、瑞安话、乐清话、永嘉话、平阳话、文成话、蒲门话等 。
(温州市域内还通行多种其他方言:吴语台州片,吴语处衢片,闽南话,俗称蛮讲的闽东话,畲客话,以及一个吴语太湖片的方言岛 。)
瓯语传统的标准音是瑞安话 。如今的标准音则是温州城区话 。这有点像北部吴语苏州话跟上海话的关系 。
3
温州的老城区,北至瓯江,南至人民路(大南门、小南门即由此而来),西至九山湖,东至环城东路 。
老城区的四个角上都有山坐镇:西北郭公山(原名西郭山),西南松台山,东北海坦山,正东华盖山,东南积谷山(中山公园) 。这个格局据传是晋代风水大师郭璞确定的 。
郭璞取北斗七星之象,将西郭山、松台山、海坦山、积谷山作为斗勺,城外巽吉山(今巽山)、黄土山、仁王山为斗柄,全城最高的华盖山则位于斗口上 。
【海蜇快速去咸 有关海蜇的风水】

海蜇快速去咸 有关海蜇的风水

文章插图

后来人们强行加上了一座灵官山,变成了北斗七星、左辅右弼 。
海蜇快速去咸 有关海蜇的风水

文章插图

因此温州又称九山 。戏曲史上著名的九山书会,就得名于此 。
据说郭璞当年曾说,城绕其巅,寇不入斗,则安逸可以长保 。自温州建为斗城后,千年以来,无论方腊、倭寇,确实未曾被攻破 。而到了20世纪30年代,温州拆除城墙,之后便于抗战中为日军侵占 。
温州现在只剩下七山了 。黄土山,顾名思义,土质非岩石而是黄泥,在旧城改造时被挖去填河道了,现在只剩个土丘 。仁王山,是座只有十米不到的小山,后来给削平了,改造为发电厂 。
4
杏仁腐跟杏仁豆腐不是一种东西 。
杏仁腐不用杏仁熬制,用的是琼脂(石花、寒天),口感相较一般的杏仁豆腐、木莲豆腐等要硬一些,最后切成菱形薄片,再加入水果罐头食用(放西瓜的都是异端) 。
正宗杏仁腐用的是德式啤酒杯 。
5
比较正式的酒席,主食是第一个上的 。
6
金黄指的不是金色或亮黄色,而是橙色 。
7
温州的鱼丸(鱼圆)跟他处不同 。
福州那种类似撒尿牛丸、里头包着肉馅的鱼丸,温州叫七星丸 。
那种软软的、有点像豆腐的鱼丸,温州叫白丸 。
而温州的鱼丸,比较类似吃火锅时的鱼滑——形状大小都不怎么规则,并非圆形的丸子状 。
吃鱼丸要放胡椒粉 。
8
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出于温州白象塔,如今在温州博物馆展出 。
中国唯一传承至今的木活字印刷术,保存于温州瑞安平阳坑镇东源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