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驴看唱本的由来,为什么叫骑驴看唱本而不叫骑马看唱本


“本”的字源不确定 , 有两种说法:
一、出自“本草”,《说文解字》:“本 , 生之本也,从木从本 。”即表示原由、本原之意;
二、出自“本领”,《说文解字》:“本,主将也,从口从木从本 。”即表示能力、才干之意 。
在古代,由于无纸可用,人们需要一种可以记录文字的工具,于是就发明了“简牍”,即木片或竹片上刻字,每个字一片 。这些简牍上的文字,叫做“简文” 。“本”字就是最早用来表示“简文”这个意义的 。
后来,人们把一些“简文”合在一起 , 形成了现在的书本,所以“本”也逐渐用来表示书本 。
为什么叫骑驴看唱本而不叫骑马看唱本呢因为这是有一个典故的,故事的主人公是八仙中的张果老,(具体故事有点长,真想看的话去百度里搜一下"张果佬倒骑毛驴”),所以说是骑驴看唱本
是骑驴看账本还是骑驴看唱本啊“骑驴看唱本”是北方的歇后语 。但为什么是骑驴,为什么要看唱本而不是账本?
古代诗人好像钟爱驴子,在驴背上更容易才思泉涌 。而“骑驴看唱本”这句歇后语,说明驴子是普通大众出行的交通工具,和高头大马区别开来,放到现在大抵相当于奥拓和奔驰的区别 。另外驴子走路不紧不慢,你想快都快不了,在驴背上百无聊赖 , 思考人生,于是很容易做出诗歌来 。“驴背成诗”就是这个道理 。而老百姓骑着驴子又没什么文采,所以就在马背上休闲娱乐,看看唱本之类的,打发无聊的时间——唱本是以演唱形式为主的剧本、曲艺或戏曲唱词的小册子 。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意思是事情未来还不一定怎么发展呢,我们就看着——这句歇后语其实挺有攻击性的,透着浓浓的不屑于、不见得、不认同、不看好的否定意味,意思是对事情保持观望的态度 。我们现在没机会骑驴,也没人看唱本了;城市里车水马龙与你无关,都关起门来看电视里的选秀节目比赛唱歌 。
骑驴看唱本什么意思下一句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 是一句歇后语,就是骑着驴边走边看,也就是“走着瞧” 。走着瞧:等着瞧,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再见分晓 。谓试看事物发展结果究竟怎样,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 。
所以也就是以骑驴看唱本的表面意思得出的结论走着瞧的引申义来表达自己想说的话 。显得更加生动,言简意赅 。

骑驴看唱本的由来,为什么叫骑驴看唱本而不叫骑马看唱本

文章插图
拓展资料:有关驴字的歇后语:
1、铡刀下伸驴头 —— 刀下找食;
2、张驴儿告状 —— 冤枉好人;肚里有鬼;心怀鬼胎;
3、驴踢房檐 —— 谈不上;
4、秃尾巴驴 —— 有头无尾;后梢里虚;抓不?。?
5、瞎子放驴 —— 随它去;
6、大胖子骑瘦驴 —— 不相称 。
7、捉住驴子当马骑 —— 不识货 。
骑什么看唱本走着瞧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骑着驴边走边看,也就是“走着瞧” 。等过一段时间再看事物发展结果究竟怎样,表示一种胸有成竹、预料到事物必然结果的不让步的语气 。
什么是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歇后语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 , 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 , 所以就称为歇后语 。
骑驴看唱本典故
张果老原名张果,因其长寿 , 所以人称“张果老” 。传说他是宇宙混沌时期的 白蝙蝠,因受日月之精,化而为人,且长生不老 。许多年逾古稀的老人回忆,童年时见他,他就自称有好几百岁了 。据说唐太宗、唐局宗知道以后,召他人宫,他都不愿意去 。到了武则天时期,他不得已奉召出山 , 走到半路假装死去 。到了唐玄宗时期,终于将他请到了宫内 。唐玄宗有个女儿叫玉真公主,喜欢修道,唐玄宗便想将她嫁与张果,以求双修成仙 。张果敲着渔鼓筒板唱道:“娶妇得公主 , 平地升公府,人以可喜,我以可畏 。”唱完大笑不止,然后掏出纸驴 , 吹了一口仙气,变成真驴 , 跨上驴背,倒骑而行 。后来人们根据张果老的故事编了歇后语“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意思是等过一段时间再下结论 。
【骑驴看唱本的由来,为什么叫骑驴看唱本而不叫骑马看唱本】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