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文章插图
晚唐五代至宋初时期 , 吴越国(907-978年)是江南的一个重要地方政权 , 它曾对上海经济文化建设发展产生过很大的作用 。
晚唐五代十国被史学家称为“乱斯极矣” , 当时藩镇割据 , 战乱相续 , “城头变幻大王旗” , 政权更迭 , 灾荒频繁 , 北方十室九空 ,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吴越国地域主要以今天的浙江省为主体 , 以杭州为都城 。全盛时期疆域包括今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福建省东北部一带 。吴越王钱镠(852-932年)实行“善事中国 , 保境安民、发展农桑”的明智策略 , 使吴越国成为当时的繁华之地 , 长三角区域的“江南水乡” , 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
由于吴越国存在的时间并不长 , 加上立国前的实际统治也不满百年 , 所以常为史家所忽略 。随着人们对江南文化的研究深入 , 发现“上有天堂 , 下有苏杭”的奠基人——钱镠 , 才是博大精深的江南文化的创建者 。
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文章插图
上海地域为吴越国辖区 , 那时松江隶属秀州府(嘉兴) , 因此 , 上海留下了不少吴越国时期的重要文化遗迹 。钱王重视水利 , 开挖了闸北的钱溪 , 今称走马塘河;钱王崇尚儒、释、道 , 建寺起塔 , 礼遇高僧 , 教化民众 , 建起了龙华塔;七宝镇至今留有钱王赐吴妃书写的《莲花经》 。还有松江方塔(前身为兴圣教寺) , 嘉定南翔云翔寺前的双塔等 , 均建于五代吴越国时期 。
走马塘河古称“钱溪”
吴越王钱镠是位贤明君主 , 他关注民生 , 重视经济建设 。修建钱塘江海塘、疏浚西湖、太湖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 直接造福江南民众 。据《吴越备史》记载:“贞明元年(915年)置都水营使 , 以主水事 。募卒为部 , 号曰:撩浅军 。……凡七八千人 。常为田事 。”又云:“居民 , 旱则运水溉田 , 涝则引水出田 , 民得致力桑农 , 吴越富庶,自此盛于东南 。”钱王疏浚开凿苏州到松江的河流 , 从吴淞江经封浜 , 穿越南翔、小南翔、墩前、大场、江湾 , 北抵薀藻浜 , 流入黄浦江 , 另一支流折北进入太湖流域 , 长达40余公里 , 沿河普造堰闸 , 以时蓄疏 , 不畏旱涝 , 便利舟楫 , 这是一项重大水利工程 , 由此铸造了古代上海地区的金罗店、银南翔、铜江湾、铁大场四大名镇 , 使百姓过上平安幸福的日子 。
古代的吴淞江怒涛汹涌 , “霸王潮”频仍 , 堤岸常被冲垮 , 百姓深受水患之苦 。传说楚霸王乌江自裁后阴魂不散 , 化为江潮复仇 。于是 , 民众在此建起庙宇 , 欲镇霸王潮 , 如张良庙、萧何庙等 , 都用西汉名贤之名为庙名 , 嘉定徐行至今存有规模宏大的曹王庙(曹参) 。
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文章插图
闸北走马塘河景观
为解决“霸王潮”对老百姓的侵害 , 钱镠组织了一支浩大的水利大军 , 同时征用大量民工开塘挖河 , 在吴淞江入海口的地方 , 开凿了一条河 , 俗称“钱溪”或“钱家浜” , 今名走马塘河(位于闸北彭浦新村) , 从根本上解决了旱涝灾害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 。钱王因在治水中作出的巨大贡献 , 被两浙百姓供奉为“海龙王” , 海宁盐官镇还建有祭祀钱镠的海神庙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