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二 )


钱溪为何改称为“走马塘河” 。据清代《大场续志》载:“走马塘又称钱溪 , 系吴越王钱镠所开设 , 以收渔盐之利 , 宋名将韩世忠屯兵江湾、大场一带 , 于塘岸走马往来 , 人遂称走马塘云 。”走马塘之名最早见于明万历年修撰的《嘉定县志》之中 。邑人周兆渔曾有诗赞:“走马塘边走 , 寒云澹放晴 。千畦腾水气 , 万叶战秋声 。林鸟语谁解 , 岸花开不名 。竹桥潮半没 , 难觅于陂行 。”钱溪——走马塘河 , 这是一条极不寻常的河流 , 它连接着800年前的南宋 , 承载着一千多年前吴越国的辉煌 。古贤虽与世人渐行渐远 , 但是当年钱王开河建闸、军民手推肩扛的震天号声;韩世忠巡视河塘、保家卫国的马蹄声 , 依然回响在岁月的风雨之中 。
吴妃手书《莲花经》
上海是块风水宝地 , 自古为富贵藏宝之处 。地处闵行的七宝老街 , 至今保存着北宋时期的格局 。街上有一座古寺 , 名曰:七宝教寺 , 寺内曾藏有七件宝贝:飞来佛、氽来钟、金鸡、玉筷、玉斧、梓树和金字莲花经 。七宝镇也由此而得名 。寺内有一棵高耸入云的千年古树——梓树 , 据说它是上海现存梓树中年岁最长的 。七宝教寺始建的确切年代已无从稽考 , 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所撰《重修七宝寺大雄宝殿碑记》中说“溯其创始之代邈不可稽矣” , 只知其从吴淞江迁徙至本地 。七宝之一的《吴妃手抄金字莲花经》是五代时吴越王钱镠赐予的 , 为千年国宝 。
据说松江著名的西晋文学家、世称“云间二陆”的陆机、陆云兄弟 , 被晋成都王司马颖杀害 , 陆氏后裔修“陆宝祠”祭祀 , 后更名为“陆宝庵” 。“五代十国”时期 , 中原出现反佛事件 , 吴越王钱镠素有雄才大略 , 尊崇佛教 , 曾巡幸松江 , 特地到陆宝庵游憩礼佛 。佛教有金、银、琥珀、珊瑚、砗磲、琉璃、玛瑙七宝 , 此七宝为珠宝中的灵物 , 蓄纳了佛家净土的光明与智慧 , 蕴涵深刻 。“陆宝庵”谐音六宝 , 故吴越钱王觉得其内涵不够完美 , 于是就赐给《妙法莲花经》 , 曰“此乃一宝也” , 成就了吉祥的七宝 。随行的吴妃道:“七宝善缘 , 得三宝而国泰 , 得七宝而民安 , 此乃陆宝的佛缘 , 菩萨的慈悲 , 大王的洪恩 , 吴越黎民的福缘也 。”钱王赐予吴妃用金粉恭录的《妙法莲花经》 , 僧尼视为珍宝 , 千年以降 , 朝代更替 , 七宝僧尼世代传承 , 不致流失湮没 。《松江府志》《青浦县志》分别记载了七宝形成的过程:“七宝故庵也 , 初在陆宝山 。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乃一宝也’ , 因改名七宝 。后徒于镇 , 遂以名” 。七宝寺、七宝镇从而名扬天下 。

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文章插图
吴妃手抄金字莲花经
稀世文物《吴妃手抄金字莲花经》流传至今 , 是与诸多仁人志士的悉心管藏与保护分不开的 。日寇侵占上海期间 , 欲掠夺七宝《吴妃手抄金字莲花经》 , 面对他们的威逼利诱 , 软硬兼施 , 爱国寺僧不为所动 , 甚至不顾生命危险 , 冒死保护国宝 , 成为佳话;尤其是七宝寺20世纪末代的住持金南大师为之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 几及身家性命 。解放后 , 寺僧将千年国宝《吴妃手抄金字莲花经》无偿献给国家 , 今在上海历史博物馆展出 , 成为镇馆之宝 , 深受观众的喜爱 。每次我去上海历史博物馆参观 , 总要上楼欣赏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 久久地伫立 , 仔细地品味其美妙的书法艺术和文化价值 , 想当年 , 吴妃怀着虔诚之心书写经书时 , 胸中一定会升腾起对《妙法莲花经》的敬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