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 始于战国时期 。关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
一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在公元前278年的这一天 , 屈原因失意和忧愁,跳入了汨罗江自尽 。当地群众听闻后,纷纷划船去打捞,但屈原的尸体已被鲨鱼和乌鸦侵食,只剩下一些骨头 。为了不让屈原的灵魂无处安放,人们便把船沉在江里,投下爱米、艾草等祭品,以供屈原享用 。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端午节是远古时期的巫师们为了祈福战胜鬼神而设立的节日 。相传,汉朝时期 , 大祭司女娲的后人端木赐在这一天赛龙舟、吃粽子等,以纪念女娲为人类缔造的功绩 。
无论是哪种说法,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已经流传了数千年 。目前 , 端午节仍然是全国范围内的法定节假日,人们仍会送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传统习俗,以纪念这个古老而庄严的节日 。
端午节为什么纪念屈原的由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相传屈原在楚国京都郢城被秦军攻破后 , 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了湖南长沙附近的汨罗江,当地人在听到消息之后 , 为了不让江里面的鱼虫虾蟹咬屈原的身体,把树叶子包的饭团、鸡蛋以及雄黄酒倒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棕子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的故事导语:传说端午节的出现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来的 , 具体的情况我们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深究了,根据传说是屈原在端午节这天投了汨罗江,人们为了挽救屈原才有了端午节划龙舟包粽子的传统,那么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吧!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
屈原,名平,楚国的贵族 , 曾任过左徒,三间大夫(官名)等职 。他博闻强识 , 善于治政,娴于辞令,有改革楚国贫弱局面的志愿 。当时楚国屡遭秦国的侵略,人民痛苦不堪 。屈原站在楚国人民的立场上,为使国家免于灭亡,坚决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 。但楚怀王昏庸无道,不接受屈原富有远见的政治主张,被张仪骗到秦国软禁起来,优虑成疾 , 不久便客死于秦国 。这一消息传到楚国 , 忠贞的屈原悲愤已极,上书刚即位的顷襄王,望其近忠远奸,选将练兵,为怀王报仇,但顷襄王同样昏庸,听信公子子兰、上官大夫等妒贤嫉能的贵族集团的诬陷、谗谤,把屈原驱出N都,流放江南,长达十年多 。放逐期间,屈原写下了抒发自己优国爱民情怀的著名诗篇《离骚》 。这时楚国已日益衰弱,一天天走向没落 , 秦国见灭楚时机成熟 , 在公元前278年 , 出兵攻下楚国的国都—郭都(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内) 。秦军进犯,国都沦丧 , 失地千里,百姓惨遭涂炭,尸横遍野 。屈原目睹这些惨景 , 痛不欲生,救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在极度优郁、悲愤、绝望的情况下,写下了《哀郑》和最后遗作《怀沙》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 , 屈原满怀祖国沦亡的痛苦,含悲饮恨,怀抱石块,纵身跳入滚滚的泪罗江(在今湖南省境内)殉国 。
传说,广大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屈原,在他投江后 , 当地百姓怕江里的蛟龙伤害屈原的尸体,便在岸上敲锣打鼓,驱赶蛟龙 , 人们还把糯米投到江中,为的是蛟龙吃了粘软的糯米会把嘴粘住,避免吃掉屈原的尸体 。江中渔夫闻讯从四面八方划船赶来打捞屈原的尸体 。在打捞的过程中,有一位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枉里,为的是药昏蛟龙水兽 , 以免伤害屈原的尸.身 。
不一会儿,水面上突然浮出一条药晕的蛟龙,龙须上还沾着一片屈原穿的衣衫 。人们为解心头之恨,就把这条几丈长的蛟龙拉上岸,剥皮抽筋,然后把龙筋缠在围观的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 。后来人们就用包粽子、赛龙舟、洒雄黄酒、系五色丝等活动来纪念屈原 。
纪念屈原的端午节传说经过南北朝、宋朝等时代的演变,流传最广 , 影响最大,几乎可以达到统一认识的高度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长期饱受战乱之苦 , 渴望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安定,因而对这位古代卓越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屈原非常怀念 , 所以在当时五月五日端午节纪念屈原成为南北各地广大群众一致认同的说法 。到了北宋,朝廷经常遭受辽、夏等国的侵扰,为了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皇帝追封屈原为忠烈公,正式规定端午节为全国性的纪念日,传谕全国百姓要佩戴香囊 , 以表示屈原的品德节操馨香溢世 , 流芳千古(实际上香囊可以驱瘟辟邪) 。因此,自宋以后,端午节已经成为缅怀伟大的爱国者屈原和驱瘟辟邪防病卫生的综合性的盛大节日了 。
端午节的意义
端午节是一个民族性的节日
中国的节日与欧洲及西亚诸国的节日有着很大的不同 。欧洲及西亚各国的节日大多直接源于宗教或受宗教的直接影响 。
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降临节、大斋节、谢肉节、感恩节;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宰牲节等等,其活动内容及传说都与信奉的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节日里要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活动 , 活动的场所多集中于教堂、清真寺等,节日活动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大民间传统节日,都与宗教无关 , 它们的产生和演变,跟远古的农业生产,祖先祟拜和原始禁忌有着密切的关系 。
端午节是一个实用性的节日
端午节尽管有许多很不科学、甚至带有迷信性质的活动,但是在广大的民间,却认为它具有实用性的内容,也就是说,端午节的一切风俗活动都是在为争取生存、发达兴旺、吉利平安的前提下进行的 。端午节的实用性,不仅在于信仰心理方面,更重要的是端午节本身在人们生活中发生着积极的作用 , 使人们获得了实际利益 。这种实用价值,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端午节的活动可以有助于健康 , 避免疾病,延续子孙,繁衍后代 。如插艾篙、挂菖蒲、饮(洒)雄黄酒、戴香包、浴兰等风俗,都起到了驱瘟避疫的作用,对净化环境、增进健康起到良好的卫生作用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端午节为什么纪念屈原的由来】二是端午节的活动可以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使人们增加生活的情趣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如龙舟竞渡、走马射柳、散步、登高以及少数民族的赛马、歌舞等活动 , 都直接地表现了这方面的作用 。这是和人们追求康泰、调剂生活、增加情趣、娱乐休息等心理需求和精神追求相一致的,前者是后者的具体表现形式 。
端午节是一个传承性的节日
端午节的传承性表现为节日起源及其庞杂的传说 。端午节追根溯源是源于龙的图腾祟拜,这时我们的祖先是为了生存求得生命的保障 。到了战国后,尤其汉代以后,这种对生命的原始渴望渐渐演变成对生命价值的祟拜 , 于是屈原等历史人物代替或者承传了原来那种空洞、甚至虚无的对安全的渴求,由原来的企盼生的保障到渴求生的光荣和价值,这是历史的跨越,表现了人性的进步 。这种约定俗成、人人相袭、代代相传的传承性可以巩固和强化中华民族的观念,增强爱国热忱,这是我们今天探讨端午节的意义时应该加以确认的 。如:龙的图腾崇拜、“断发纹身”,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纽带 , 它促使每一个中国人通过节日的庆典活动,耳濡目染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龙的传人” 。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可以增强人们的爱国热忱,并以古人为楷模 , 在一年又一年的纪念活动中 , 潜移默化地成为一名符合中国道德伦理、人生价值观念的中国人 。尽管这种人文教育和历史道德承传是细微的、缓慢的,但年年岁岁 , 岁岁年年的端午节,将良好的中华民族传统,慢慢地、一滴一滴地注人了中国人的血脉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小故事简单有些传统节日的形成较为复杂 , 关于来历的说法众口不一,也给研究带来了不少困难,但是对于普通群众来讲,重点关注的还是它的习俗 , 只要遵循其中的礼仪 , 就能度过一个很有意义的假期 。下面就以其中一个历史人物为例 , 普及一下相关典故 。

文章插图
端午节屈原故事简介
据说在春秋战国时期 , 有个贤臣叫屈原,他原是楚怀王的手下,后来失去重用,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屈原看着自己的祖国遭受侵略 , 痛心疾首,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楚国百姓得知后,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江边去凭吊 , 也有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 , 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这一习俗传承至今,就变成了端午当天吃粽子的习惯 。

文章插图
还有哪些传说
关于这个节日,由于各地文化不同,并非都纪念同一个人物 。例如在我国江苏、上海、浙江一带的吴国故地,一般认为端午节是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因为谗言被夫差赐死,夫差令取子胥的遗体装在皮革里,于农历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 。有学者甚至认为:“斯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不过这也只是一种说法,具体的还有待考证 , 大家做个了解即可 。
相关的诗句有哪些
①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 。兴来犹杖履,月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 。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杜甫《祠南夕望》
②莫问灵均昔日游,江篱春尽岸枫秋 。至今此事何人雪,月照楚山湘水流 。黄滔《灵均》
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贝琼《己酉端午》
④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文秀《端午》
⑤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亡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边贡《午日观竞渡》
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表现了诗人对屈原的同情和怀念,对昏君奸臣的鞭挞 。正是由于我国历代人民对屈原的无限热爱和怀念,千百年来,端午节才得以在民间相沿不衰 。
周赧王三十七年(前278年),白起更进一步攻下了郢都,楚顷襄王只好跟那些执政的贵族们一起,狼狈不堪地逃难,“保于陈城(今河南淮阳县)” 。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屈原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这一年大概是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当时六十二岁左右 。

文章插图
扩展资料
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 。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把屈原和端午节捆绑在一起始于南朝的文献 。端午节起源于屈原,最早就是流传在荆楚地区的传说 。南朝梁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 。”
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 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世人五日作粽 , 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端午竞渡的习俗 , 也是荆楚地区人们纪念屈原的方式之一 。
- 开州刘伯承纪念馆在哪里 开州博物馆馆长
-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 端午节有哪些活动(说两个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 端午的由来的故事,端午节的由来小故事
-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 端午的由来,端午节的来历是什么
- 3月2日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植树节是为了纪念谁
- 梅兰芳纪念馆在哪,护国寺小吃一条街离故宫多远
- 文化产品有哪些,旅游时买的旅游纪念品其实是文化产品
-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由来,为什么端午节要纪念屈原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