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件小事!( 二 )
风行一时 , 至少有两大原因:
其一 , 就是如以上所说 , 生了病不能只靠医保 , 公众有这个真实需求;
其二 , 传统的商业保险并不便宜 , 很多中低收入者无力负担 , 更愿意选择价格更亲民的网络互助计划 。
2019年 , 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进行调查后发现:67%的受访者年收入低于10万元 , 54%的受访者只能勉强承担10万元以内的医药费 , 10%的受访者 , 除了“相互宝”外 , 没有其他任何保障 。
对于这些中低收入者而言 , 在网络互助计划相继关停后 , 他们的需求如何保障?
无论如何 , “相互保”成立三年 , 累计完成71期互助 , 得到救助的患病者也近18万人 。 可以想象一下 , 如果没有“相互宝” , 这18万人怎么办?
这是一个真实的问题 , 远比谁的关停更重要 。
从商业逻辑上而言 , 网络互助和商业保险或许有无数种区别 , 但对中低收入者来说 , 他们所需要的 , 无非就是四个字:平价保险 。
对收入不高者而言 ,
面对这个巨大且真实的用户需求 , 市场会不会作出有效的回应?
毕竟 , 随着互联网大平台的入局 , 在金融科技的助力下 , 这些年 , 医疗险和重疾险的产品价格 , 的确在降 , 越来越接近中低收入者的支付能力区间 。
在网络互助退出后 , 各市场主体需要以更具责任感的方式 , 在不背离市场规律的基础上 , 为包括中低收入者在内的“无商业保险人群” , 提供可负担的平价保险产品 。
这既是一种商业考量 , 也是一种社会价值 。
而相应的是 , 经过这些年的保险意识教育 , 网络互助计划的参与者对商业保险的认知也越来越足 , 他们可以在“可负担”的前提下 , 尝试走出“舒适区” 。
根据此前“相互宝”公布的关停方案 , 自公告之日起 , “相互宝”成员不再参与互助分摊 , 关停前的三期分摊金由平台承担 , 关停前医院初次确诊的患病成员 , 符合互助规则的 , 仍可以在180天内申请互助金 , 相关费用也由平台承担 。
同时 , 用户可以自愿在支付宝转投其他医疗健康保险产品 , 比如“健康福?重疾1号”(PICC中国人保健康承保的重大疾病险) 。 为了避免成员的保障中断 , 转投时 , 无需
启示三: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有确定性?这个世界 , 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
尤其是过去两年 , 前所未有的世界疫情 , 叠加经济大周期的影响 , 很多人都肉眼可见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正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 。
教育双减和互联网大厂裁员 , 给年轻人上了一课:那些看似风光无限的新兴行业 , 可能因为跑错赛道 , 会在一夜间骤然崩塌 , 连逃脱的机会都不存在 。
也是这两年 , 所谓“35岁危机”让不少中年人充满恐慌 。
原本敝帚自珍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 , 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 很多中年人开始明白 , “财务自由”是一个可望不可及的伪概念 , 以此为基础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 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
该来的躲不掉 , 当鸵鸟不会让你更安全 。
那么 , 要如何对抗人生的“不确定性”?
方法有很多 。
比如 , 我们可以有诗和远方 , 但不顾一切抛弃工作就“我想出去看看” , 显然也要不得;
比如 , 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负债状况 , 不再给自己的人生加过多的杠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