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龙王庙在哪 龙王庙风水( 二 )


以堤坝工程阻挡洪水侵袭,保护河道两岸城池、村庄和农田的理念,是我国历代防洪思想的主流 。从神话传说中的“稣障洪水,作城挡之”开始,经过战国时期开始的大规模实践应用,堤防工程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
此外,古人还尝试对水流进行“分洪”来削减单个河道中的水流规模,并结合“用洪”的理念来将洪水变危为宝,以达到减少洪灾,并灌溉农业的效果 。其中,都江堰结合了“分水而治”、“借洪灌溉”、“飞沙溢流”等先进理念,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水利工程之一;王景修建了千里大堤,并保障了黄河八百年无水患 。在明清时期,我国进一步发展出“束水攻沙”的治河主张,从单纯地筑堤挡水,发展为通过堤坝约束水流,并通过水流冲刷淤积泥沙,以达到防洪治河的目的 。

南海龙王庙在哪 龙王庙风水

文章插图
“化洪为宝”——新中国水利建设的与时俱进
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到水库大坝所具有的河流治理、能源供给与农业灌溉的多重优势,并开启了大规模的水利开发建设工作 。全球范围内的防洪减灾实践表明,以堤防、水库、河道整治、分洪区、水土保持工程为主的工程防洪措施是治理洪水最为有效的方法 。发达国家对江河水资源的开发历史较长,较早地形成了具有显著防洪效益的工程体系 。
相比之下,受限于种种因素,中国的水利事业发展较晚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仅有21座高于30m的大坝,“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现象十分常见 。
为了传承五千年的“治水”理想,1949年后,我国也开启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过程,截止1978年,我国拥有高于30m的大坝增加至3651座,并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工程技术差距 。
南海龙王庙在哪 龙王庙风水

文章插图
二十一世纪以来,以二滩、三峡、南水北调工程、小湾、糯扎渡等特大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标准,我国的巨型工程在功能性与安全性方面居于国际领先地位,经受了1998年大洪水、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际水利水电建设市场份额 。
截至2014年,中国建成各类水库9.8万多座,超30m高的大坝6539座,占世界总数的43%,并提供了6.9×107 hm^2的有效农业灌溉面积(占全球的23%)与3×10^8kW的水电总装机容量(占全球的27%)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库大坝数量最多、农田灌溉面积最大、水电总装机容量最大、调水工程里程最长的国家 。
南海龙王庙在哪 龙王庙风水

文章插图
与古人不同的是,我国当代的治水措施堪称“软硬兼施” 。在大规模建设水利措施之外,我国采用了全球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通过以水定城、以水定产、水权交易市场等措施,来保障水资源的精准分配 。部分水资源紧缺的河流(例如塔里木河),水资源的分配能够精准到立方米级 。此外,我国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力求通过生态治理来从根源上解决水污染与水土流失的问题 。
中国与水患斗争的历史源远流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治水理念与措施也在与时俱进 。当代水利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与水资源管理的定量数字化,洪水的威胁已降低到了几千年以来的最低点 。而“中国水网、”“海绵城市”、“源头水土保持治理”等治水新理念的提出,人们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
或许,因为自然规律,我们无法做到彻底不让洪水发生,但随着人们对洪水治理技术和理念的升级,未来,我们能将损失不断降低到最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