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南昌过春节的风俗

南昌过春节的风俗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同样一个春节,在祖国的大江南北,除了吃团圆饭、看春晚、放鞭炮还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甚至奇葩的习俗 。新年前夕大街小巷都会挂满霓虹的小灯笼,中国红又随处可见 。
【南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南昌过春节的风俗】在南昌有一句俗语“过了小年天天都是年” , 这话不是夸张 。大多数的南昌人其实还是在农历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从过小年开始就开启了“大鱼大肉”的吃货之旅 。
除夕夜那一天有很多事要做,例如压岁钱、贴对联、准备好大年初一早上需要的瓜子花生糖果、吃汤圆水饺、看春晚、结伴去放烟花、看烟花等等 。

南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南昌过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 , 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 。" 拜年做客总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因为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美食,最重要的是可以收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 , 还能与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 。
正月十五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舞龙灯 。龙灯来自每个村、每个镇 。人们会一路跟着龙灯的队伍走 , 龙灯的队伍会进入地方的每个店铺里 , 寓意生意兴隆 。
江西过年有什么风俗1、春节:我们南昌人说:过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话) 。是因为秦始皇征集民夫修万里长城,南昌籍民夫在腊月二十四日后才陆续回家 , 家人均以亲人抵家团圆的时间为“过年” 。
所以,南昌人过年的日子不同、时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过年的,有的早上过年 , 有的是中年、晚上过年 。
2、拜年:正月初一,幼辈依次向尊长拜年,尊长又率幼辈向左右邻居贺年 。南昌有句俗话:(南昌话)初一的崽,初二个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专为亡亲祭拜的 。
3、换茶:是“换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发财 。用厚毛纸外加一层白纸包裹糕点,上贴一片红纸 , 送来送去 。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图形式,不重内容 。
4、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视上七,这天要好好地吃一顿,还要吃“糊羹”,象征步步高,这天一般举行隆重的敬神活动 。
5、元宵节:(南昌话)“过了元宵罢了灯”,过了元宵,年事活动就基本结束了 。(南昌话)“三十晚上的火、元宵的灯”,元宵观花灯、耍花灯、猜灯谜,异常热闹 。
南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南昌过春节的风俗

文章插图
江西春节:
年三十的晚上吃过团圆饭以后,一般来说户主和成年人都不睡,大家围在火盆旁一边喝着茶,嗑着瓜子,一边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 , 筹划来年的生产生活,这样一直坐到天明,此俗为辞旧迎新 。
正月初一凌晨开门 , 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至初一凌晨,户主首先洗脸,着好衣冠,先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烧纸钱,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 , 念叨“恭喜发财”,有的村民开门后,还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作揖、敬天地 , 这叫“出方”,祈求天地保佑,能在一年里消灾避祸 , 大吉大利 。
回屋后拜祖求神,祈求祖神保佑全家人平安,生财发福 。今“出方”拜天地之俗已废,初一开财门习俗沿袭不衰 。
南昌春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春节是南昌一年三节中最为热闹和最讲究的节日,时间从阳历11月28日冬至节开始,有的地方直热闹到正月十五闹元宵完后止 。腊月二十四,南昌人称之过小年 。从过小年到过大年这一个星期,习俗接踵 。在小年的前一天即腊月二十三祀灶 。有的地方百姓还敬上香烛供灶神菩萨 。祀灶后,接着扫尘开始,经过一年辛苦,扫除尘灰,一则是讲究卫生,欢欢乐乐过新年,二则在人们心理上 , 扫尘为驱除瘟邪,这种扫尘一直要忙到除夕之夜 。
除夕 , 是一年最后的一个夜晚,除夕到来,无论是做买卖、做工和作田的人,都从繁忙纷纭琐事中得到解脱,全家聚集一堂 , 痛快高兴地享受一餐美味的年夜饭 。这样的年夜饭习俗南昌人最讲究,四盘八碗,或四盘十碗为旧时贫苦人家最简单的团圆饭 。桌上摆上鸡鸭鱼肉,这些佳肴以大块红烧为主,肉切得越大越显得丰盛,合家坐拢,呷上自家酿的美酒,吃喝间说些吉利之类的话以添新年气氛 。年夜饭的洒席上,南昌人有的喜欢炒碗青菜上桌,以示青青吉吉,有的地方还端上碗热腾腾的汤圆或八宝饭,都含团圆之意 。年夜饭毕,小孩则玩他们的小龙灯去了(纸扎的各种形状如飞机之类灯笼的纸糊品 , 内点小蜡烛) 。大人们则准备大的初一的活动,如贴上书有“新年纳余庆 , 嘉年号长春”之类的对联,斗大的“福”字横批则在门首,有的故意将“福”字倒贴成“福”,意思是“福到了” 。春节贴对联是南昌很时兴的习俗,再苦的人家,过年也要在自家门前贴上一副吉庆对联红光红光,据《燕京岁时记、春联》云:“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 , 以图润笔……千门万户焕然一新 。”除贴春联外,各种给人以吉庆的异彩纷吐的年画在门上、厅堂上张贴了起来 。旧社会,由于印刷关系 , 年画没有现在这样丰富精美,有的村庄也买不到年画,则只好用“五色锦笺线巧绣图案,中缀天官赐福画像粘于堂户,谓可招福,亦足雅观 , 贫者资力不逮,亦必用赫赫红纸凿‘天官赐福’四字,粘于门前…… 。”
守岁,是老少咸宜之时辰 。古代南昌人把守岁看得很重,他们乐于在这“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两年”的除夕之夜,围炉聚话 , 给小孩赐压岁钱(谓之岁) 。耳听之处,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响彻夜空 。这一守岁习俗不仅南昌,各地都时兴 。据宋代《东京梦华录》云:“是夜,禁中爆竹山呼,闻声于处,市庶之家围炉团坐 , 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种守岁一直延续到钟敲十二点 。便预示新年(大年初一)来临 。守岁在旧社会对有钱人家确实是欢天喜地,合家举庆,但在穷苦人家,像欠债户,就苦于要躲年关;逃避逼债人入户讨债 。据习俗,躲年关的人,只要等时辰过了钟敲十二,逼债人就不会上门了,这时,躲年关的人也可以回家吃上年夜饭 。
正月初一为拜年之始,一直要拜到正月初三日 , 有的地方要拜到初四、初五 。拜年之日,各自串门拜户,吃上糖果 , 也是热闹之一种,有的地方邀集四方五邻到族长家拜年或集合于祠堂里互相拜年,此习俗类似我们今天搞的团拜活动 , 《南昌县志》载有新年习俗云:“亲戚无疏近,新年必一人往贺,否则举颜语绝之,新年不拜年 , 素日无来往 。”可见新年拜年在南昌古已有之 。另外大年初一,南昌时兴许多荒唐可笑之习俗,如在大年初一这一天,家里人不能洗衣服、晒衣服,意思是去年的脏东西不能拖到第二年,得在新年之前扫除完毕 。有的人家里在初一这一天不能煮饭,习俗解释为:除夕之日要多煮点饭留到大年初一吃,这叫做年年有余 。除此,诸如不能用菜刀,不能扫地 , 倒垃圾 , 不能打骂小孩,大人们也不能吵架,意含一年复始 , 万象更新 。
初一到初四,南昌近郊时兴踩高跷,舞龙灯,表演者走街串巷 , 市民以鸣鞭炮迎之 。总之 , 能热闹到什么程度就玩到什么程度 , 有的地方连玩半月直到元宵节为止 。
南昌过年的风俗文化有哪些特点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
1、年糕:年糕,中国汉族的传统食物,属于农历新年的应时食品 。年糕是用大米或糯米,煮成饭用打制或水磨成粉后压制而成的糕,在春节,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讲究吃年糕 。
2、红烧鱼:红烧鱼是用鲳鱼制作的一道闽菜菜品 。鱼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极高 。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2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 。鱼中富含丰富的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维生素d等和一定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 。
3、炒米粉:炒米粉是一道经典的传统小吃,属于闽南菜 。是大众喜爱的菜肴 。主料是米粉,加以卷心菜等蔬菜炒制而成 。炒米粉是广东小吃的一种 。经典的炒粉是加个鸡蛋,再放些时令配菜,这个配菜大多是豆芽(一年四季),空心菜(夏季),生菜(春,秋,冬季) 。
4、八宝饭:八宝饭是用糯米加莲子、桂圆、豆沙、红枣、果脯等蒸制的甜饭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