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郎探母四郎的姓氏是什么,<<四郎探母>>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杨四郎简介杨四郎简介是:
杨延辉,即杨四郎 。并州太原人,杨业第四子 。武艺高强,也在阵前立功,娶妻孟金榜;金沙滩一战被俘,改名木易,与铁镜公主匹配夫妻,十五年后,过关探母 。
在有些戏曲如《忠孝节》中其结局为妻子铁镜公主则因羞对母亲萧太后而自杀 。杨四郎则为母亲佘太君大义灭亲,引渡回朝,在宋皇乃至满朝文武提出特赦情况下,佘太君都坚持不允,最后被迫自杀 。而在戏曲《四郎探母》和《南北和》中,其结局为助宋破辽 , 多有功勋,得以与家团圆 。

四郎探母四郎的姓氏是什么,<<四郎探母>>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杨四郎的结局:
天门阵战役后很久,穆桂英虽人至中年,但依然再次挂帅,子杨文广为先锋,收复瓦桥三关,此次大战后,辽国萧太后萌生和意 。
最后在杨四郎和杨八郎夫妻周旋下,萧太后派遣杨四郎为使者入宋求和,佘太君毅然主动请求代表宋朝出使,最后来到幽州会见萧太后,两位亲家彼此惺惺相惜,最后顺利签订盟约,至此宋辽再无战事,而杨四郎则遵守与铁镜公主的约定,留在辽邦直至去世 。
其子杨宗原则后来归宋 。因此剧符合宋辽澶渊之盟后百年和好历史,经过清代升平署和清宫帝后们反复润色,咸丰年间京剧界前辈进宫演戏后把此剧影响推向全国 , 常演不衰,成为四郎结局正统版本 。
“四郎探母”中杨四郎的原型《杨家将》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 四郎杨延辉,被辽俘虏后,被铁镜公主看上,改名木易,入赘辽族皇室 。十五年后,宋辽兵祸再起,佘老太君亲自押运粮草至边境战区 。在公主的支持下,四郎夜探宋营,与佘老太君匆匆一聚,随后却又不得不泣别 。那么历史上是否真有这样的故事?
南宋袁枢在《通鉴纪事本末》中就曾记载了这一故事的原型——辽国开国名相韩延徽 。那么韩延徽又是如何由一个汉族名士成为异族名臣,又是如何跟“四郎探母”的故事联系上了呢?我们来看看韩延徽的传奇故事 。
01 明珠暗投,才华无处施展
韩延徽出身于出身于官宦之家,其家族韩氏久居于幽州之地,其父亲名梦殷 , 曾任蓟州(今北京市区西南部)、儒州(今北京延庆城区)、顺州(今北京顺义)三州刺史 。幽州之地自“安史之乱”后,常有胡人部落争战不休 。韩延徽自幼才名远播 , 被卢龙节度使刘仁恭召为幽都府文学、平州录事参军,后又被授予幽州观察度支使 。
刘仁恭常怀称雄涿鹿之心,在连年征战中,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实力 。然而,在幽州有自己的势力以后,刘仁恭却不思进取 , 反而广建宫殿,遴选许多美女;并且 , 他还召集道士,沉溺于丹术之道 。刘仁恭的儿子刘守光更是与父亲小妾通奸败露后 , 索性趁后梁军兴兵之时,趁机进攻幽州,囚禁其父 。
《旧五代史·刘守光传》:守光逆天反道 , 从古所无,迨至临刑,尚求免死,非唯恶之极也,抑亦愚之甚也 。
蔡东藩:刘守光幽父不道,守文乞师外族,幸得少胜,此时苟得捕获守光 , 虽诛之不为过 , 乃对众号呼,愿勿伤弟,以丈夫之义愤 , 忽变而为妇人之仁柔 。一何可笑!卒之身为所絷,死逆弟手,天下之愚昧寡识者,无过守文,而守光之行同枭獍,丧尽天良,且自是益著矣 。
韩延徽就是在刘守光的帐下做了多年的“幕府参军” 。刘守光残暴昏庸,不得人心,这让韩延徽这一颗明珠蒙尘 , 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 。
02 出使契丹,深得耶律阿保机赏识
刘守光的残暴统治,迅速引起了负面效应,被晋王李存勖派兵攻打围困却无力抵抗,迫不得已派韩延徽出使契丹,向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求援 。
韩延徽到达契丹,在面见耶律阿保机的时候,去拒绝以君臣之礼跪拜 , 惹得阿保机大怒,将其扣留派去牧马 。皇后述律平劝谏说:“韩延徽不失气节,是个贤士,为什么让他受侮辱呢?应该礼遇于他?。币砂⒈;醯煤苡械览恚桶押踊照倩乩矗?并与之讨论天下大势,发现其才华出众,见解独到 。于是,阿保机就把韩延徽留在身边做“谋士”,加以重用 。
03 引领契丹王朝走向封建化
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在这个王朝中,被掳来的汉族士民,以及新加入的归附者,他们拥有先进的农耕文化,但是又与契丹游牧传统不一样 。如何安置这些人,一度让契丹王朝难以决策 。正是韩延徽提出,“建立牙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 , 垦艺荒田 。由是汉人各安其业 , 逃亡者益少” 。
这样的措施 , 相当于在契丹实行游牧、农耕相并行的政策 , 让百姓得以安定;同时 , 也带动了经济发展,加速了契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也因此,韩延徽跻身阿保机的“佐命功臣”之一 , 为辽国政权建立立下功劳 。
《辽史》:“太祖初元,庶事草创,凡营都邑,建宫殿 , 正君臣定,名分 , 法度井井,延徽力也 。为佐命功臣之一 。”
《辽史》:“夫赋税之制,自太祖任韩延徽,始制国用 。”
【四郎探母四郎的姓氏是什么,<<四郎探母>>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契丹国志》:“契丹威服诸国 , 延徽有助焉 。”
04 韩延徽探母,难忘中原
后唐建立后,韩延徽看到了中原兴起的希望,离契丹而返晋阳 。然而他发现,李存勖并非良主,延徽遂借口探望母亲,毅然逃回幽州 。
到契丹以后,阿保机大喜,问其理由 。韩延徽以回乡探母为由,来应对 。阿保机听后 , 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他是一个忠孝仁义之人,特赐韩延徽契丹名——匣列,即为“归来”之意,参与决策朝廷内外事 。韩延徽在辽国做高官 , 但始终没有忘本 。它不仅托人照顾母亲,还一再承诺会阻止契丹南侵 。就这样,韩延徽在契丹任职五十年,对契丹政权建立和运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
韩延徽探母这一故事 , 后来被演绎成杨四郎在两军阵前探母,这包含了浓厚的民族色彩,也一直被人作为汉族抵抗北方游牧民族南侵的美好愿望,却没想到原型竟然给契丹做出了巨大贡献 。
<<四郎探母>>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四郎探母有真实历史背景 , 宋太宗北伐辽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宋军先胜后败,损兵折将 。四郎探母的故事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虚构出来的,杨四郎隐姓埋名与辽国铁镜公主成婚,十六年后,闻其母带兵伐辽 , 思恋母亲,欲与之相见 。四郎探母故事就此展开...
四郎探母四郎的姓氏是什么,&lt;&lt;四郎探母&gt;&gt;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文章插图
谁给我讲讲杨四郎的事杨四郎
名:杨贵 字:延朗 杨业第四子
在金沙滩一战杨家遭受重大伤亡后,隐姓埋名,假名木易假降辽国,被琼娥公主招为附马 。帮助六郎打败辽国后回汴京天波府无病而终.
子:杨宗显 妻;琼娥公主
京剧中《四郎探母》就是此人.
在所有曲艺中 , 杨四郎均称“杨延辉” 。四郎探母的唱段“坐宫”中也是“杨延辉坐宫院自私自叹” 。
但在《烬灰录》中,四郎名杨延朗 , 在《宋史》中,四郎又成了杨延斌 。
且在其余一些史料中,假降辽国的是杨八郎杨延顺,这是杨家将的几大疑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