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职业打假人 解剖新一代职业打假人( 三 )


进口食品面临的“死循环”也同样严重 。
进口零食行业金冠卖家小赢则看到另一个矛盾:一些卖进口零食的同行通过“灰关”(将通关事宜交由清关公司处理,手续更简便、速度更快且费用更低,但一般不能获得报关单据)方式进货,这种原本处在“模糊地带”的做法会让打假人咬住不放,最终“多数还是商家理亏” 。
权衡之下,小赢选择了更合规的直邮方式,但这意味着更多的工作量和更久的发货时间,以及增加的成本和竞争压力,比如需要逐个打电话,向买家核验身份证号,这样的境况下,更多商家仍在迟疑 。
随着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可能依旧会有新的漏洞产生,但包括淘宝在内,各大电商平台对商家的要求其实正不断提高 。比如,在《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全面执行前,淘宝便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要求食品商家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否则一律下线 。或许正由于真正的不良商家越来越难寻找到,有打假人甚至开始“制造”瑕疵 。
朱小茧和朋友经营着一家以售卖薯片、坚果和辣条等国产零食为主的线上店铺,她向采访人员讲述了近来的遭遇:11月18日,有位顾客在店铺里下单了1万多元的蒸蛋糕 。因为缺货,店家联系这名顾客退款 。但在一周内,无论是旺旺留言、打电话、发手机短信,顾客都不作回应 。直到11月30日,他才申请退款,店家马上同意了 。
“结果12月份我们却收到法院传票,说是以低价诱惑顾客购买却不发货,属于严重的欺骗性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朱小茧感到愤怒,“我都蒙圈了,欺骗他什么了?明明联系他退款了也同意了好吧!”
事实上,该店所售的蒸蛋糕并未大幅低于市场价 。律师在了解事件后,也让朱小茧等人积极应诉便是 。毕竟,卖家在按照平台流程及时处理后,退款订单对卖家销量、排名等并没有产生实质性影响,买家也并没有因此造成经济损失 。
往往赔了钱,但事还没完
为了提高胜诉的可能性,在出发去成都前,刘渊找了四波律师咨询 。哪个点容易出错,如何应对对方的话术,他都事先准备 。“一定要咬死在事实的某个点上,不然很容易被对方绕进去 。法官依据的是法理,不会听你有感情色彩的话 。”
律师给刘渊提供过另一个方案:可以把官司拖两年 。也有朋友劝他打个电话认错,赔个两三万块钱算了,他都拒绝了 。他说,他想看看这些“职业打假人”到底长什么样 。
“真的有问题,我们是接受退货退款的 。”对于最近被“打假”,林文涛打算应诉,“职业打假人总是先敲诈后起诉,应该是觉得应诉成本高于索赔额,认为我们不会接招,而干脆赔他钱吧?”
面对职业打假人的纠缠,商家是否赔钱就能了事?这又是一个难解的疑问 。
朱先生在一家电商企业从事法律工作,他处理过大量关于职业打假人的案件 。他表示,职业打假人的常规“套路”有两种:一是反复购买索赔,并共享商家信息,但不会去告发商家 。二是放大商品有限的瑕疵,以举报投诉要挟,来实现拿钱的目的 。
但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放任市场上的假货,或者商家的瑕疵继续存在 。既不能真正地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商家也面临时不时被打假人再次找上门的可能 。
朱先生表示,有许多打假公司以“法律合规服务”的名义,要求与商家签订付费合同,但实质上往往不会帮助企业去做真正的合规经营 。
此外,心态没有调整好的商家被引诱进职业打假人队伍也是常事 。“有商家亲口讲,他被职业打假人起诉完了之后又被找到,他们(职业打假人)和他说,打假这个事情很赚钱,让商家出钱给他们买货,然后分成 。这样,就把心态没有调整好的商家引诱过来 。”朱先生说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