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楼的寓意 《望云楼》


文同(1018-1079) , 字与可 , 号笑笑先生 , 人称“石室先生”或“文湖州” 。永泰(今四川盐亭)人 。仁宗皇褚元年(1049)进士 。先后通判邛州、邠州、汉州;知普州、陵州、兴元府、洋州 。官至尚书司封员外郎、集贤院校理 。为官清正 , 时人称其为“廉吏” 。后知湖州 , 卒于赴任途中 。
文同与苏轼是表兄弟 , 与苏辙又是亲家 。他们之间既是亲戚 , 又是知己和文友 。

望云楼的寓意 《望云楼》

文章插图

文同集诗词书画于一身 , 苏轼称他在文艺上有“四绝”:“诗一、楚辞二、草书三、画四 。”(《书与可墨竹并序》)尤善画竹 , 首创不施勾勒的写意墨竹面 , 提出成竹在胸的著名画论 。诗以描写景物见长 , 以画入诗更具特色 。诗风清幽 , 韵律清美 , 语言平易 。有《丹渊集》传世 。
文同曾于熙宁八年(1075)任洋州太守 。此诗当作于任所 。秦岭位于洋州北部 , 巴山位于洋州东南 , 方位正好与诗中所云吻合 。全诗写诗人登楼所见 , 新奇的景色将诗人带入了梦幻般的境界 , 颇能表明诗人的审美情趣 。
望云楼的寓意 《望云楼》

文章插图

巴山楼之东 , 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 , 满楼云一色 。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诗人运用了一放一收的手法:头两句放开 , 由近及远 , 拉开距离 , 境界开阔 , 以此来烘托望云楼周围的自然环境;后两句收拢 , 由远及近 , 拉近距离 , 近到楼上、楼中 , 描绘望云楼的独特景色 , 与楼名“望云”契合 。
首先点明望云楼的地理位置:楼之东南是巴山 , 楼的北面是秦岭 。诗人登楼远眺 , 巴山、秦岭尽收眼底 , 境界开阔 , 气势不凡 。
望云楼的寓意 《望云楼》

文章插图

比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来 , 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一个对句 , 从方位的角度来求得对称之美:楼是中心点 , 然后向两侧延伸 , 楼东为巴山 , 楼北为秦岭 , 如同楼的两侧添上双翼 , 有腾空之势 。
如果仅有前句 , 就显得平淡无奇 , 力弱气薄 , 有了后一句时 , 就显得景象开阔 , 气势流转 。观景人眼观四方 , 神游天下 , 心身得到陶冶 。当诗人挂起帘子时 , “满楼云一色” , 如入仙境 , 神魂缥缈 。望云楼原本是为了望远处的云雾 , 结果连望云楼本身也处在云雾之中 , 乃至云雾也进入楼中 。
望云楼的寓意 《望云楼》

文章插图

【望云楼的寓意 《望云楼》】“卷帘”二字用得极妙 , 把楼的独特景色勾画出来了 。没有“卷帘”这一动作 , 就不会有“满楼云一色”的意外发现 。妙哉 , 卷帘人!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