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之路上的西玉东输,历史有约4000年,相比佛路和丝路的2000年,确实有大传统和小传统的巨大差别 。”上海交通大学文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叶舒宪说 。
记者/艾江涛

文章插图
2016年9月,叶舒宪一行在考察途中经过的昆仑河源道(摄于塔什库尔干中巴边境)
最近几年,叶舒宪一直关注着史前玉文化的考古发现 。几天前的一个学术会议上他还激动地讲起,2017年公布的黑龙江饶河小南山遗址出土了9000年前的玉礼器组合;比之更早的,还有吉林白城双塔遗址发现的1万年前的玉器 。这使他可以在1万年的尺度上,探讨以玉石为核心信仰的华夏文明大传统 。
十多年前,长期研究神话的叶舒宪发现中国神话中“永生不死”的主题,都与昆仑山、西王母联系在一起,而那里正是出和田玉的地方 。在《山海经》中,记录产玉的山便有140多座 。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也证实玉石与华夏初民的史前信仰密不可分 。渐渐地,他意识到,研究中国神话绕不开玉石 。在1万多年前开启的新石器时代中,人类对石头的认识不断深化,华夏先民从中筛选出被神圣化的石头:玉石 。进入青铜时代之前,华夏文明存在着一个长达4000年左右的玉器时代,对应于西方考古学的“铜石并用时代” 。
将玉神圣化的观念从何而来,又如何在华夏史前文明中不断传播,并最终汇聚为中原文明的大传统?带着这些问题,叶舒宪的玉文化研究一发而不可收 。沿用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兴起的文学人类学研究思路,他格外强调文献、出土文字材料、田野调查的口碑材料、考古发现的文物与图像材料的“四重证据法” 。借用人类学术语,叶舒宪将玉文化兴起于东亚的万年传统,视为先于文字、金属器以及文明国家的传统,称为“大传统”,而将黄金作为稀有物质进入华夏文明距今约4000?3000年前的、以金属和汉字作为标志的中原文明传统称为“小传统” 。
随着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部分玉器被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80年代以来,是否存在一条从新疆通往中原的“玉石之路”的想法,引起学界关注 。从2014年6月起,叶舒宪所带领的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先后进行了14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行程几万公里,通过对中国西部7个省区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的玉矿资源区的调查采样,提出说,发现了史前“西玉东输”的若干路网 。他们认为,这条玉石之路,与丝绸之路相比,早了2000年,成为早期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先锋 。
会议刚刚结束,叶舒宪便踏上了第15次“玉帛之路”环太湖流域的考察 。本次专访完成于考察途中 。
玉石信仰的大传统
三联生活周刊:中国人向来看重玉,但很少将玉与华夏民族的精神信仰联系起来看,你在以往的神话研究中,如何发现玉的这一重要性?
叶舒宪:按照现代考古学的划分,史前文化都叫石器时代 。在漫长的石器时代中,我们逐渐聚焦到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刚好是孕育文明的温床 。在跟石头打交道的数十万年时间里,人类对石头的认知一定会发生升华,将那些今天看来颜色透亮、带有温润触觉的石头筛选出来,视为天神恩赐人间的圣物,所以变得神圣化 。
对玉石的神圣化,涉及到原始宗教信仰 。与我们理解的有经书、教堂、寺庙、修行仪轨的宗教不同,原始宗教一般通过祭台、祭坛和圣物完成宗教行为,核心观念是把某一类事物神圣化 。对苏美尔人来说,是青金石加黄金;对古埃及人来说,是青金石和绿松石加黄金白银;对华夏文明来说,就是玉石 。青金石,又叫天青石,听名字就知道,跟天的颜色类似 。中国的玉,用量最多的是青玉 。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神和祖灵(逝去的祖先的灵魂)都在天上,我们生活在地上 。怎么能够跟天上的超越世界沟通?代表天的玉石就变成了他们在人间的代理 。
- 有外遇的婚姻对家庭的伤害
- 土壤下面有什么动物图片 土壤下面有什么
- 60的鱼缸有多少升水 60的鱼缸多少升水
- 卤菜有哪些东西可以卤 卤菜的做法及配方教程
- 枣子吃了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枣子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 描写秋天的诗句都有哪些 关于描写秋天的诗句子
- 子宫肌瘤对怀孕的影响有多大 子宫肌瘤对怀孕影响大
-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的犯罪构成条件有哪些
- 醉驾取保候审出来两个月怎么任何通知没有
- 审查立案材料的要求有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