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瓦掉落风水好吗 黄色屋顶风水( 四 )


屋顶瓦掉落风水好吗 黄色屋顶风水

文章插图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其双重大屋顶,有《诗经·小雅》所言“如跂斯翼”“如翚斯飞”的美 。
起翘的屋顶翼角,具有欢愉情调 。
宋代大屋顶由唐风的浑健、雄大,向雅致、优美、秀逸方向发展 。各种建筑构件除立柱与砖等,避免使用生硬的直线,使用弧线时也设法加以美化 。此时,屋顶的坡度有了变化,从唐之平缓向陡峻方向渐变,规定房屋开间与进深愈大,屋顶坡度愈陡峻,使得宋代大屋顶在优美之中透露峻肃之气 。宫殿屋顶琉璃铺砌,灿烂而辉煌 。瓦饰丰富,造型秀婉,正如斗栱那样,建筑构件趋于小型化 。我们将天津蓟州独乐寺观音阁的大屋顶,与唐代大屋顶比较,已见其檐口变软,有飘逸之气 。河北正定龙兴寺摩尼殿的大屋顶主立面檐角缓缓上翘,其坡度比唐代屋顶形制略有加大,而檐口厚度及斗栱与柱径变小了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也具有这一特点 。河南登封少林寺初祖庵大殿更具这一特色,它是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的祭殿,三间、九脊、单檐,建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檐柱有显著的“生起”,檐角反翘明显,有民居情调 。又如宋塔,比如福建泉州开元寺塔、上海松江方塔,均为檐角反翘之佛塔 。宋代以四阿顶为最显贵的屋顶形制,其余各式屋顶亦已大致发育完备 。瓦饰琳琅满目,正脊两端鸱尾、垂脊兽头与蹲兽等,都崇尚精细制作 。
元明清时代,总的趋势是大屋顶造型向更为峻严、耸起的方向发展 。经过宋代《营造法式》的理论总结,整个中国建筑文化趋向于理性与有条理,但有时也不免有些僵直,大屋顶的伦理色彩更强烈了 。琉璃瓦的采用十分讲究等级,以黄色为最显贵之色,故北京紫禁城大屋顶构成了一片壮阔的黄色琉璃瓦海 。此时以庑殿式为最尊,歇山(九脊)次之,悬山又次之,硬山为下,而攒尖顶为末 。清代庑殿顶向两山逐渐屈出,谓之推山,使垂脊于45°角上的立面不作直线而为曲线 。但清代大屋顶的有些饰件往往过于理性而少生气,如脊饰之制,宋代称为鸱尾者,清代改称正吻 。其造型,由富于生趣的鸱尾形变为方形上卷起圆形的硬拙装饰,成为某种几何形体的堆砌 。所以梁思成《中国建筑史》认为,清代大屋顶之雕饰虽极精美,然皆极端程式化,其艺术造诣不足与唐宋相提并论 。
可见,大屋顶形制在中国建筑文化史上沿袭了数千年,走过了一条由简入繁、又由繁化简的道路 。起始比较质朴,这是一种文化接近于原生的状态;向前发展,因过分推重人工智巧而必导致进入繁丽的历史阶段 。过分繁丽则必导致夸饰虚华,于是又向原朴回归,这在科学与美学创造上,可以看作一种文化思想的净化 。由于中国文化非常倚重伦理,所以这种大屋顶的思想净化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伦理意义上严格的规范化,在逻辑清晰与简洁的同时,又不免有些僵化的趋向 。
美妙的“旋律”
中国建筑的大屋顶形制多种多样,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不同形式具有不同等级的伦理品格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如下数种,它们弹奏出不同的旋律,都相当美妙 。
屋顶瓦掉落风水好吗 黄色屋顶风水

文章插图
中国建筑的五种基本屋顶样式:
上左为庑殿顶,上右为歇山顶,中左为悬山顶,中右为硬山顶,下为攒尖顶 。
庑殿顶
这是中国建筑文化伦理品位最显贵的大屋顶形制 。在《周礼 · 考工记》中称为“四阿”顶,又称“四注”,即此顶可供四边溜水,从而有此命名 。这种屋顶的平面为四边形,有五条脊,故宋时另称“五脊顶” 。有一条正脊(主脊)高临、横卧于顶部;四条垂脊分别向四个檐角缓缓下垂,脊端即檐角之所在微微上翘,使垂脊呈优美的弧线 。正脊两端分设正吻(鸱吻),源起于风水意识,后发展为审美饰件 。垂脊下部可复续角脊,装饰以走兽、“仙人指路”等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