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由来故事 惊蛰节气的由来

在二十四节气中,惊蛰属于第三,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眼中,十分重要的节气,代表了春耕的开始 。陶潜有句诗“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惊蛰时节,阵阵的春雷唤醒了万物,随着气候变暖,春意渐渐浓了起来,大自然也变得生机勃勃 。
节气由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 。大地回春,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

惊蛰节气的由来故事 惊蛰节气的由来

文章插图
惊蛰反应物候现象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 。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