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风水宝地 文山风水宝地( 二 )


有些年纪的文山人都知道小而全副食店,它紧邻并与东风路交叉的那条小街,叫南门上坡,街口就是早先的文山南门,顺街口往上走到坡顶,左边有一条巷,宽就容两人并行,长约七八十米,地上铺有一色发光的青石板,两边都是高墙深宅,巷子形如牛角,这就是牛角巷 。牛角巷西边的出口接“大坝子”,穿过“大坝子”接内外梁子 。那时这条路中间一段有两个拐角,一边是军分区大院(原文武庙)高高的围墙,另一边是一个私人宅院 。
南门与北门基本直通着一条街,中间有个十字街,往西的一条百余米通大西门,往东一条走不过百米是东门,朝北的北门街也很短,只几十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里还有商业中心的样子 。北门街有一家卖文山名吃——温淘米线的小店,两层木板房只有一个开间,门口一边外撑的白布凉棚下摆一干净长条案板,接近午饭时,熬好的大盆豌豆粥,表面呈波纹状,黄中显绿,白生生的米线用筲箕装好,油辣椒,花椒油,酱,盐,味精,花生面,姜水,蒜水都用半大的白瓷碗装好,一字排开,最边上放一小筲箕,里面是用热水烫过切好的韭菜,芹菜——这时日头已高,街面人来人往,店里面,四五张桌子坐满了人,我常见一对中年店主,男的廋高,女的白胖,长得都端端正正,穿干净的白衣蓝裤,高挽袖子,女的收钱做米线,男的收碗里外忙碌 。只见女主人收过钱,左手抄起碗,右手抓起米线进碗,然后由左至右,放入还温着的豌豆粥,依次加人各种佐料,一碗温淘米线就做好递给顾客 。黄中有白,加上油辣椒的红,缀以绿色伙菜,吃一口,辣中有酸麻,豌豆,花生,米的喷香,佐料的回甘,满口皆是,别提有多美味了 。
文山城的繁荣,最早是在梁子的北面,主要区域是梁子坡脚与盘龙河之间的不规则条状地带,习惯上称內梁子 。随着人口增加,翻过山脊,在北面缓坡及之下的狭长地带又形成两条街,山坡上的那条叫上条街,下面那条叫下条街,上述区域称外梁子 。
历史翻过,文山城早今非昔比,新的文山城高楼林立,四通八达,车流不息,一扫边疆小城土气,焕发出现代气息 。梁子已被众多高楼掩去,似乎失去了曾经的地标意义,然而,关于梁子的人文记忆,却鲜活长存于文山人的心中 。(本文图片由林浪平拍摄)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汤维
【宜兴风水宝地 文山风水宝地】审核:字丹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