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改变为话题的作文 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开头( 四 )


我们其实都知道,世界在永无止境地变化着,所以有时候我们也会随世界的丑恶之观、幸福之观而变化着 。我们的世界,出现了“网游”“微信”“qq”“直播”这样的流行词 。我们又变了,昔日坐在家里看书写作业的固执小孩,如今俨然是游戏中的winer;昔日的同学、朋友,变成了微信中的网友;昔日视力非常好的人,也戴起了眼镜 。我们为自己痛心疾首,为什么就耐不住寂寞,专注不了了呢?
很多社会知名学者,社会评论家表示:这都是科技的更新和社会环境的改变造成的,如果科技不发展,人们就不会沉迷于手机 。但事实证明,社会是向前推进的,科技永远发展着 。改变着人们的,不是科技,更不是社会,而是我们摇摇欲坠的本心 。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坚固自己的信念与希望呢?
其实,答案还是得从我们身上找,很多人看到别人在玩手机打游戏成绩还是那么好,便也就跟着整天玩游戏,不再管顾学习了 。但是我们应该十分清楚,自己并不是天才 。纵使是天才,如果不经后天的学习,他的水平就会一再下降,成为庸人 。而有一些人,他们并不在乎所谓的成绩,自生自灭,我们也不能去仿效 。
真正聪明的人,会通过改变自己来获取成就感 。而且,学习久了你就会发现,学习这东西吧,也并非枯燥无味 。所以,努力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
例文7.改变自己
我们常常只对过去的事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却忘了对理想状况的未发生,追究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 。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终生哀叹,而有的人能从失败中获取新生 。沉溺于过去的失意,便等于又错失了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 。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自己 。
改变是一种领悟,勇于改变则是一种态度 。萧伯纳充满诙谐却又不乏沉重的两个问题也不失为对其自身经历的印证 。他原已对英国戏剧彻底失望,所写的相关评论中也尽是尖刻嘲讽,但机缘巧合下易卜生的著作使他受到启发 。自此他停止抱怨,开始着手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全新的创作 。最终他不仅改变了自己此前一直黯淡的人生,更改变了他曾认为不可救药的英国戏剧 。改变有时需要机缘,它可能是刹那灵感的启发,更多的则是一种对旧日成见的放弃和向新态度的转变 。
改变是一种值得的尝试 。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 。无论改变的结果如何,这种机会都不应被放弃 。摇摇欲坠的晚清统治迟早都会湮没于历史大潮中,但诸多仁人志士仍为挽救它而作出了各种尝试与努力 。这种改变难道全是徒劳?抑或是他们愚蠢?历史的车轮碾压至今,来时路上的车辙印已清晰显示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改革变法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也为后来更加成熟的新思想和新政权作了准备 。因此无论何时,改变都将是一次值得的尝试,敢于行动始终好过坐以待毙 。
改变是长久的积累 。拥有了改变的领悟,坚定了改变的信念并不是全部 。说一句不如这样简单,以行动回应它却太难 。真正的改变需要破茧成蝶前的磨练,或说这种坚持正是改变的意义所在 。梵高任教区牧师时曾与矿工一同下井,下降过程恐怖得令他几乎窒息,然而同行的工人却无一人抱怨 。他们已被恐惧改变,明白了既然抱怨无济于事那么不如平静应对 。也许他们根本无从改变这种必须经历恐惧的生活,但他们至少选择了以高贵的姿态面对而不是屈服 。
其实生活中的我们多如那些矿工,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所要面对的,但我们至少还能选择转变自己的态度,从积极的方面思考,而不是被那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打倒,以至于沦为只会抱怨的庸人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承受也可以成为一种改变 。问自己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将会成为一种激励,它给予我们勇气,一步步迈向我们真正的心之所向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