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三个因素,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是温度、压力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 。具体地说:
1.温度:温度是影响固体溶解度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通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解度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温度的升高可以增加溶剂中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使其与固体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更容易将其溶解 。
2.压力:一般情况下,压力对固体的溶解度影响较小 。但是,对于某些气溶体,如氧气、二氧化碳等,在高压下容易溶解于溶剂中 。
3.化学性质: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也会影响其溶解度 。例如,pH值、离子强度等化学参数都可以影响电解质的溶解度 。同时,非电解质的极性、大小、氢键结构等也会影响其在溶剂中的溶解度 。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因是温度 。
什么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三个因素,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物质溶解与否 , 溶解能力的大小 , 一方面决定于物质(指的是溶剂和溶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强、溶剂种类等有关 。在相同条件下 , 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 。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 。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氯化钾的溶解度是34克 。这些数据可以说明20℃时,食盐和氯化钾在100克水里最大的溶解量分别为36克和34克;也说明在此温度下,食盐在水中比氯化钾的溶解能力强 。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温度 。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固体:
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外部因素:温度(温度越高 气体溶解度越大)
液体:
同样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溶质 溶剂的种类
外部因素:温度 压强(温度越高 气体溶解度越小 压强越大 气体溶解度越大)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问题一:物质的溶解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
外部因素:温度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
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问题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沉淀法中要求沉淀完全程度大于99.9 %.而沉淀完全与否是根据反应达平衡后,沉淀的溶解度来判断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1.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达平衡后,若向溶液中加入组成沉淀的构晶离子试剂或溶液,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 。
沉淀剂用量:
一般――过量50%~100%为宜,非挥发性――过量20%~30% 。
2.异离子效应(盐效应) :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
3. 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称为酸效应 。
如:弱酸盐沉淀的溶解度受溶液的pH值影响很大,溶液[H+]大,沉淀溶解度增大 。
4.配位效应:配位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