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城南看风水的 辛集百度贴吧看风水( 二 )


明朝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滹沱河洪水冲毁了束鹿县城,县衙迁到圈头市,建了新县城(今辛集市新城) 。清朝康熙十年(1668 年),因明代“束鹿八景”亦淹没半数 。知县刘昆(刘昆,字西来,江西南昌人 。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束鹿县知县,迁云南府同知,为吴三桂所器重 。康熙十二年,侦知三桂将叛,密告巡抚,请急密疏奏报 。事泄被捕,戍腾越 。乱平,补登州府同知,迁常德府,致仕 。)重新物色了“束鹿八景”,因县城在新城,也称“新城八景”,并记载在《康熙束鹿县志》中 。八景有:草桥夜月、杏林春晓、双阁晴云、古甃甘泉、远香莲沼、梧院琴堂、东山胜迹、南塘早稻 。在撰修《康熙束鹿县志》时,县令刘昆特请耿迁(耿迁是宁夏道副使耿启的三子,亦善诗画,他倾心精研唐宋元诸大家 。与哥哥耿迈同以山水画著称 。他的画饶有风度,别具一格,颇具古法 。)将“旧城八景”、“新城八景”着彩图画,附在文后 。刘昆称其日后浏览时,可“用当卧游焉" 。志书从编纂到成书付印,一切费用,刘昆不请协济,不派民间,“皆出其俸薪” 。无怪乎后世的《乾隆束鹿县志》提到刘昆时写道:“刘昆,葺城垣,修县志,缉盗安民,种种善政,迄今民称遗爱 。”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知县李文耀(字金章,福建清流拔贡,乾隆二十二年知县事 。时滹沱泛溢,四境弥漫,因捐俸鸠工,首筑城垣资保障,并多开渠以杀水势 。是年,河由故道徙宁晋入滏 。葺书院及常平仓、义仓、养济院、留养局,教养之政一时毕举 。邑乘一书自前邑侯刘琨续修,至是百年,公补辑之,文献赖以不坠 。)主持修成《乾隆束鹿县志》,志曰:“山川城郭纪载而外,标其尤胜者为十景” 。清乾隆“束鹿十景”又称“新城十景”、“鹿川十景” 。十景有:汉井神泉、龙丘瑞麦、城堤柳色、学沼莲香、佛阁晚钟、草桥夜月、杏林春晓、桃坞明霞、双阁晴云、奎楼远翠 。
历经千百年的风雨沧桑,“老束鹿二十二景”既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更有动人的美景 。正是因为它景色秀丽,再加上动人的传说故事和优美的诗文,千百年来让“老束鹿二十二景”闻名遐迩,令人向往 。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还能看到的遗迹遗存十之有一 。“老束鹿二十二景”在束鹿人的记忆里渐渐远去,逐渐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之中 。
今天,为不断挖掘、弘扬、丰富辛集市的传统文化,由中国画重彩写意开创者、著名画家、书法家、雕刻家焦子生先生精心创作的国画“老束鹿二十二景”胜景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焦子生先生自少年时就对“束鹿八景”怀着极大的兴趣 。在酝酿创作二十二景的过程中考证出典,寻觅遗踪,查阅历史资料,根据《束鹿县志》中有关二十二景的记载,对实地进行考察、写生 。经过长时间的艰辛创作,并数易其稿,作品顺利完成 。焦子生先生创作的“老束鹿二十二景”将自然和历史风貌再现于画面,使人由如“身临其境”,以期让我们共同感受辛集古老的历史文化魅力,从而更加热爱这片充满诗情画意、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 。


2021年5月5日




附:焦子生先生创作的《老束鹿二十二景图》


老束鹿二十二景图


辛集城南看风水的 辛集百度贴吧看风水

文章插图

一、三丘古洞:又名“束鹿岩”,三峰耸峙 。据《方舆胜览》载,“其岩外隘内广,可容千人,有线路通天 。为古邑束鹿第一大名胜 。
辛集城南看风水的 辛集百度贴吧看风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