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风水 北京城风水800年



北京城的风水 北京城风水800年

文章插图

北京城宫城居中 , 四方层层拱卫 , 主座朝南 , 中轴突出 , 两翼均衡对称 。这是明北京城在规划布局上的最大特色 。
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 但比元大都更加雄伟壮丽 。从整个城的平面布局来看 , 明北京城是一座呈“凸”字形结构的城 , 且外城包着内城的南面 , 内城包着皇城 , 皇城又包着紫禁城 。从外城到紫禁城 , 城墙的外面绕以宽且深的护城河 。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的中心 , 处在层层拱卫之中 。在城的四周再布以天、地、日、月坛 , 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了 。
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 , 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 , 称为中轴线 。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 , 北至钟鼓楼 , 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 , 永定门箭楼、永定门城楼、天桥、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 , 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 , 清称大清门 , 民国时改为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万宁桥、鼓楼和钟楼 。
北京城的风水 北京城风水800年

文章插图

全城最宏大的建筑和场景都安排在了这条中轴线为基础 , 在其两侧作有机的布置和组合 , 其周围再部署以低矮 , 青灰色的四合院 。整个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 , 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 。
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 北京的“双龙” , 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 , 湖心岛是龙眼 , 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 , 什剎海是龙尾 , 摆向西北方向 。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 , 天安门宛若龙吻 , 金水桥为龙的颔虬 , 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 , 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 , 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 , 故宫恰似龙骨龙身 , 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 , 伸向八个方向 , 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 。正阳门好似一宝珠 。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 , 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 , 极富匠心 。
紫禁城(今故宫)是京城的核心 。皇城包围紫禁城、西苑(三海)、景山之城曰皇城 。往外依次是内城外城用于守卫京城防止蒙古南侵 。明京城城门"内九外七" , 明初内城各门之名皆沿用大都旧名 。明代京城是按"左祖右社"的封建传统规制而建的 , 在皇城左建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 , 用以祭祀皇帝的祖先 , 右建社稷坛(今中山公园)用以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 。在内城南郊建天坛 , 以祭天 , 北郊建方泽坛(地坛) , 以祭地 , 东郊建朝日坛(日坛) , 以祭太阳 , 西郊建夕月坛(月坛) , 以祭月亮 。此外 , 在今天桥南还建有先农坛 , 太岁坛等 。
北京城的风水 北京城风水800年

文章插图

明清北京城的街巷胡同横平竖直 , 总体布局呈棋盘状 。内城设九门 , 外城设七门 , 皇城设四门 , 俗称“内九外七皇城四” 。城内各以城门为终始点 , 形成南北和东西干道 , 也就是大街 , 在大街间有南北和东西的小街和胡同与之相连 。南城的东部 , 即今和平门以东地区是在兴建外城时并入的居民区 , 受环境和地形影响 , 不规则的斜街较多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