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金鸡地如何 金鸡落井风水( 三 )


风水金鸡地如何 金鸡落井风水

文章插图

清代,尊孔孟之风盛行 。嘉庆六年(1801年),开州知州张极重修“先师庙”,并认为“大贤名不可以名村”,将村名易为“大贤店” 。1919年“五四”运动时,复名孟轲 。1974年“批林批孔”时,又将孟轲更名为古干城 。1981年再次复名孟轲至今 。
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绝大多数的上古“邦国”居民,因政体的频繁更迭和多次的兵祸天灾等原因历经了多次迁徙,其原居地文化断裂,变成了大大小小难以指认原归属的文化遗址 。然而,古“干”国的居地孟轲村,从商代至今历经3700多年的风风雨雨,居地文明始终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这在全国村落演变史上亦属罕见 。


另一种说法孟轲

有一个叫“孟轲”的村子,远近闻名,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令人不解的是,这个村子的名称竟然与战国时期“亚圣”孟子的名讳一模一样 。我们知道,孟轲是战国时期邹城(今山东邹城市)人,死后也葬在了邹城 。那么,200公里外的濮阳,何以孟子的姓名命村名?带着疑问,小编走进了孟轲村 。
甲骨文中即有记载的古村落
在濮阳,想找到孟轲村并不难,下濮鹤高速后一路往东,行至106国道附近,然后一打听就到了 。严格意义上说,虽然是个村庄,但因位于市郊,孟轲村早已和濮阳市联为一体 。
今年64的田聚常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孟轲村人,对濮阳市的民俗、地名均颇有研究,曾参与了华龙区首届地名普查工作,并著有《濮阳民俗志》《东周列国会盟戚城》《东北庄》杂技等书 。他介绍了孟轲村的悠久历史 。


典籍中的孟轲
田聚常说,在商代,孟轲被称为“干国”,这在甲骨卜辞中,多处可见 。例如:丁酉卜:王令捍祟方;壬午卜:见弗获?征捍;壬午贞:捍弗灾悖;庚戌卜,王贞:弓弓其获?征捍,在东 。一月;贞:勿乎冓见捍?甲骨卜辞中对“捍”字的考释,学者们一致认为:“捍”字就是商王朝时干国“干”字的异体 。它有两种涵义:一为邦国、氏族名称,即“干国”“干族”;二是指一个具体的地名,即后世文献提到的“干邑”“干城” 。
对于“干邑”,《诗经》中也有记载 。《诗经·邶风·泉水》中有“出宿于干,饮饯于言”之句 。据张孟祥先生在《历代名家咏濮阳》一书中考证: “干:卫国邑名,即干城,今濮阳华龙区孟轲集 。”
东汉时期,孟轲村也更名为“古干城” 。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干城仍为东郡十五大名城之一 。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漯水》“河水东经铁丘南”条下注曰:“河之西岸有干城,《郡国志》曰:卫县有干城者也”,可见当时干城仍为有名的沿河城邑 。
孟子追随孔子足迹来濮阳
讲“亚圣”孟子的濮阳故事,先得说“至圣”孔子和濮阳的缘分 。众所周知,孔子一生周游列国14年,有10年时间都在卫国,也即今天的濮阳 。
距孟轲村三公里旁的魏寨村有一家孔庙,说起这里的孔庙,当地人都会讲一个关于孔子的典故:孔子在濮阳讲学,身边有子路、子贡、颜回等一众弟子跟随 。有一次,孔子和子路、颜回等人路过魏寨村,一农夫想嘲弄一下孔子 。他挑了一挑烂泥巴挡在了路中间,子路请他让让路 。农夫说:“我出一个对联,如能对出下联,就让你们过去,如果对不出来,你们自己将两筐烂泥巴给搬走 。”农夫张口来一句上联:“一担仲尼(重泥)挡子路”,几个人一时着急应对不上来,颜回只好上前搬泥巴,结果弄了一身泥,众人见此都大笑起来 。想不到,孔子见到一身泥巴的颜回,突然来了灵感,对了一句下联:“两个夫子(孔夫子和农夫)笑颜回” 。农夫一听,对孔子佩服有加,赶紧让路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