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他心思很重,一心要使秦国强大,就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
这个时候,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 。

文章插图
任商鞅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
国家强大了,就想开疆扩土,把别国的土地变成自己的 。哪有这样的好事,别国也不是吃素的,我一个国家打不过你,我们可以联合对付你 。这就有了六国合纵抗秦的战争 。
第一次合纵攻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几十年,国力大增,乘着魏国国力衰弱,秦国一鼓作气,攻打魏国,夺回河西之地 。

文章插图
魏国眼见河西之地被夺走,心有不甘,然而无力抗衡日渐强大的秦国,只能另想它策 。他联合齐国和楚国一起攻打,楚国和齐国同意一起攻打秦国,灭一灭秦国的气焰 。
公元前318年,经过魏国国相公孙衍的撮合,魏、赵、韩、燕、楚五国共同出兵攻秦,秦国迎战 。在这场战役中,楚、燕暂时受秦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 。
实际出兵仅魏国、赵国、韩国三国 。联军攻至函谷关,被秦军击退 。公元317年,秦国在修鱼大败三国联军,歼敌8.2万 。
五国联盟在战略上还有一个巨大的败笔,那就是五国联盟的盟主是楚怀王,这个人有点小聪明,但是分不清大是大非 。松散之兵加草包盟主,结果可想而知,联军在函谷关被秦国击败 。
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以秦国胜利告终 。
第二次合纵攻秦
秦国先灭巴蜀、后攻义渠,在实现富国强兵的同时,消除了背后威胁,并从南方对楚国形成了侧翼包围之势 。
秦国再度谋求东出,开始频繁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先后攻占武遂、穰城、蒲阪、晋阳、封陵、襄城等地 。
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返回齐国为相后,趁秦军久战疲惫之际,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齐国大将匡章统帅联军,攻至秦国函谷关前,后赵国、宋国也参与合纵 。

文章插图
这次战争历时三年,由于秦国过于轻敌,而司马错仍在蜀地率军平叛,再加上秦国内部政局不稳等原因,秦军最终战败,联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以求联军放过自己 。
第三次合纵攻秦
秦军战败后,再度休养生息,同时与楚国、齐国交好 。公元前294年,秦国趁楚国无力、齐国无暇关注中原之际,再度大举进攻韩国魏国 。
并于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24万,后来又接连攻占韩国的宛城、邓城和魏国的桓城、轵城等大小61座城邑,韩国和魏国日见衰弱 。
这个时候,秦昭襄王开始膨胀,认为自己可以称帝,就在益阳自称“西帝”,同时为了讨好齐国,而尊齐湣王为“东帝”,他的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意图瓦解齐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
中原各国深怕齐秦两国联手,从东西两面夹击自己的国家,于是魏赵两国合谋派李兑联合各国共同反秦 。
- 牧野之战能以少胜多的原因 牧野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金砖五国是哪五国? 金砖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 六福星电影 六福星是哪六福星
- 上海世纪风水大战 中日上海风水之战
- 北欧五国是哪五国面积 北欧五国是哪五国
- 巨鹿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淝水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 两户打通最危险的风水 两户人家风水之战
- 五大理事国是哪五国 五常理事国是哪五国
-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条河流 淝水之战的淝水是哪
- 收官之战励志口号 年底收官战口号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