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大王店 徐水大王店吧




徐水大王店,平原接浅山 。
旧称釜阳镇,有碑文字镌 。
凤凰把山口,象山卧平川 。
郑庆丰碑立,斑姬美名传 。


徐水区大王店 徐水大王店吧

文章插图

【徐水区大王店 徐水大王店吧】

(2008年夏小编与海涛同游颐和园)
话说老家釜阳镇——大王店
文|张海涛
大王店镇是徐水县西部重镇,南临保定,北接易县,西依太行山与满城接壤 。
我自小在大王店长大,幼年喜听老人们讲述流传下来的老话儿 。“老话儿”既不是传说故事,也不是神话小说,而是对当地风土人情、旧时景观、地名来历的描述或肯定的答复 。至今我对这些老话记忆犹新,有的还得到了进一步考证,譬如“大王店镇旧称釜阳镇”就是我听说最多并深信不疑的一句老话 。
“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语如丝 。”每当吃过晚饭,街坊四邻的老人和大伙儿们就开始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论,或叫闲聊 。有的是老人们年幼时的亲眼所见,有的是他们小时候听来的老话儿,其中有的老话儿不知传了几朝几代,或更久远!
我想,闲聊产生的原因,应来源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水平的极度匮乏 。在那些艰难的岁月,村里人还没有电视机、录音机,甚而一台戏匣子(收音机)都是珍贵品的时代里,这种闲聊成了人们解闷儿、找乐儿的重要途径和沟通方式,以达到空余时间自娱自乐的目的 。
每当人们聚到一起闲聊时,总要有个话题,而这个话题总是由某个上年纪的老人先开口 。在一片寒暄过后,邻家王大爷说:“这个地方(大王店镇)过去就叫釜阳镇 。”这句开场白十之八九就是今晚的论点了 。
对门田哥问:“为什么叫釜阳镇呢?”王大爷深吸两口旱烟,在人们都等着听下文的时候,他偏偏要卖关子,好像只有他才是能解开问题的唯一人选 。如果此时哪位老人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便起身就走 。大家都知道他有这个毛病,所以即便知道此事的老人们也多知而不语,这也是闲谈中的一条潜规则吧 。如今想来,这可能是一种旧时乡村里特有的“沙龙文化”吧!
王大爷在几个听得入迷的毛孩子的追问下说:“因为我们镇这儿的地名是根据北面的釜山来的,我们镇在釜山的正南面,山南面就称‘阳’,所以我们村就叫‘釜阳镇’” 。王大爷话音刚落,就有脑筋快的大人们向他突然发问:“我们也住在象山的东面啊,为什么不叫象阳镇呢?”王大爷有点沉不住气了,马上回道:“釜山自古就叫釜山,那是炎帝、黄帝老祖宗待的地方,我们这儿叫釜阳镇是沾祖先的仙气呢!象山过去叫黑山,黑山村名就是这么来的 。后来是有人发现它酷似一头卧象,改叫象山,据说它沾了釜山的仙气变成了龙脉 。”就在这样无休止的争辩中,小一点的孩子们已经在大人的怀里睡着了,大家在欢声笑语中散去了 。
我的幼年时期村里还没有幼儿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是听着老话儿度过了快乐、求知的童年,还记得老人们讲黄帝战蚩尤釜山合符示信、杨六郎抗辽兵、釜阳镇南大寺怎么不长草、东大寺怎么不落鸟,以及我家门前的河叫“普济河”,河岸上还有庙等等 。
儿时的记忆总是真切的,即使只听一遍也永远不会忘记,在我儿时的眼睛里,每个老人都是一本记载着千年历史变迁旳史书,是找回祖先遗迹的话匣子 。随着年龄的增大,我对儿时听到的老话儿产生了疑问,越是有疑问越是想查个究竟,平时也就注意收集一些能弄明白那些老话的文本资料,没想到这竟成了我的业余爱好 。我还曾经带着“大王店镇为什么叫釜阳镇”这个疑问查看过《徐水县地名资料汇编》,结果却一无所获,慢慢也就将这个疑问放下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