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文章插图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
根据 《民法总则》第一百九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
-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期间是多长时间
- 行政诉讼受理后怎么提交证据
- 借条起诉需要的证据 借条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 返还不当得利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 遗产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遗产诉讼时效是什么
- 民法典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诉讼时效如何
- 民法典诉讼时效简单案例解读 民事诉讼时效案例
- 如何应对诉讼时效抗辩 诉讼时效抗辩技巧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哪些权利
- 当事人违法约定缩短或者延长诉讼时效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