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乔家大院真实历史简介

随着几年前电视剧《乔家大院》的热播,大家对晋商的经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老百姓常说一句话,“从政必看曾国藩,经商必学乔致庸” 。

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乔家大院真实历史简介

文章插图
那么,清朝时期的乔家为何能长盛不衰,成为中国商界的传奇呢?
归结起来只有一句话:家风使然 。
身为经济学家的梁小民曾进行过研究,研究表明仅明初至民国的五百年时间里,四大晋商家族每年的收益与清政府一年的赋税收入相当,这四大家族真可谓富可敌国 。
而乔致庸,便是这四大晋商家族中最显赫的乔家的家主 。
1818年,山西祁县的乔家喜得贵子,乔家第三代长子乔致庸出生 。
乔致庸长大后,便继承了家族的产业 。商界赠予乔致庸一个外号,名曰“亮财主” 。
或许是因为父辈熏陶,亦或是天赋使然,在乔致庸执掌家务期间,乔家的生意规模越来越大,逐渐成为山西地区首屈一指的豪门 。
乔家的每一门生意,都冠以“复”为字号,这块招牌被挂在山西各地的旺铺上,成了乔家显赫的象征 。
包头城的原始开发,据说便与乔致庸有关,民间素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然而,乔家最大的两门生意,乃是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 。
据说,当年全国各大城市的码头、商埠都有这两家票号 。
到了清末,乔家在全国的产业已多达二百多处,资产超过千万两白银 。根据乔氏后人所说,乔致庸晚年时还曾支援过国家军事,为清廷捐赠了一艘军舰 。
历史上的乔致庸是个什么样的人 乔家大院真实历史简介

文章插图
乔家之所以显赫,且没有落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与其严格的家风密切相关 。
乔家第七代乔燕和表示,自己虽然生在乔家,但从小便没有感觉自己的出身有多显赫 。
在成长的过程中,除了受到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约束之外,乔燕和亦没有感到任何荣宠和特别之处 。
乔家的长辈在教育小孩时颇为严格,禁止晚辈浪费 。在吃饭时,连一粒大米都不准剩下 。大人们经常对家族里的女孩子说,倘若饭碗里留着饭粒,那么,将来嫁的老公一定是又老又丑的麻子脸 。
自古以来,那些拥有泼天富贵的的豪门望族,其子孙都容易沾染好吃懒做不求上进的恶习 。
所以,乔致庸在制定家规时,便开始对这些隐患严防死守 。乔致庸给后人定下了六个规矩:
一是不准沾染毒品;
二是不准纳侧室;
三是不准虐待仆人;
四是不准进行赌博;
五是禁止酗酒;
六是禁止男女同游 。
正因为每个乔家子孙都遵守这些家规,所以乔家非但脱离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反倒六代常兴 。
据乔燕和说,乔家的发迹,并不是自三代家主乔致庸开始的 。早在一代家主乔贵发时期,乔氏就已成为一方商贾 。
乾隆初年,乔贵发为了糊口,不得不走西口 。乔贵发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原始积累,随后与同乡合伙开了一家经营粮杂的“广盛公” 。
不过,因为生意不景气,所以“广盛公”没过多久便面临破产 。与乔贵发合伙的生意伙伴认为乔贵发人品得当,所以便始终没有向他索取欠款 。
因此,乔贵发才能起死回生,用了三年的工夫让生意重新好转起来 。
因此,在乔氏的家规中,我们能够看到“慎待相与”这一条 。这条的意思,便是一定要仔细挑选做生意的伙伴,一定要选择那些人品和信誉过关的伙伴 。
如果是不老实本分的商人,即便有再多的利益可图,也不要与之结交 。倘若选择了生意伙伴,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尽自己所能相助,就算是没有任何利润可以图谋也不可与之断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