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严重吗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 二 )


① 早期 T 前体细胞高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分子CD34、CD117等,以及髓系标志分子CD13、CD33等,造血干细胞和(或)髓系标志分子阳性率≥25% ,使其具有髓系分化潜能,反而不具有淋系分化潜能;
② 不表达 CD1a和CD8或CD5弱表达,因此提示 ETP白血病细胞可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征,如增殖活跃,自我更新增强;
③ FLT3 基因突变率(35%)高于Notch 突变率低(7.1%),58%的ETP-ALL存在RUNX1、IKZF1、ETV6、BCL2、GATA3和EP300等基因突变,提示靶向药物可能对ETP-ALL有好的治疗效果;
④ ETP-ALL约占儿童T-ALL的5. 5%~16. 2%,占成人 T-ALL 的7. 4% -11. 4%,由此可见,ETP- ALL无明显年龄分布特征,但成年人ETP-ALL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表观遗传学改变异质性高;
⑤ ETP-ALL患者较非ETP的ALL患者预后差,10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EFS 分别为 19%、22% 。
细胞遗传学(Cytogenetics)
总体来讲,T-ALL 染色体易位发生率低于B-ALL,异常核型发生率约 25%~50% ,其中9p21区域小缺失所致p16抑癌基因失活最为常见,发生率可达70%,而此类染色体异常等与预后的关系尚不明确,基于染色体异常的T-ALL的分层治疗及预后判断仍需要继续探索 。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T-ALL 分子遗传学异常及其涉及的信号传导路径与B-ALL也存在显著不同 。涉及的基因通路主要有包括NOTCH、PI3K/Akt/mTOR、IL-7R/Jak/Stat等 。
其中约有60% 儿童T-ALL具有Notch1基因激活突变,靶向Notch1 突变信号路径也是T-ALL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 。
5.3 其他实验室检测
由于T-ALL发生CNSL几率更高时,常出现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增加甚至可在脑脊液找到白血病细胞 。
6. 治疗
6.1 T-ALL的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 T-ALL治疗仍采用与 B-ALL 相同的化疗方案,但根据T-ALL特点,其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 。T-ALL治疗推荐强烈全身化疗、注重 CNSL 防治 。
由于T-ALL在诱导缓解过程中对药物反应不如B-ALL 敏感,因此,推荐强烈诱导化疗、力争短期内显著降低白血病负荷,有助于提高诱导化疗成功率率和降低复发率 。对患者治疗效果及时评估,对预计需要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allo-HSCT)的患者,做好移植准备 。在化疗、移植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2] 。
ETP-ALL是ALL的高危亚型,治疗缓解率低,生存较差 。ETP-ALL与相关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学改变相关,因而分子靶向治疗可能对其疗效显著 。
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基因参与T-ALL,尤其组蛋白乙酰化酶HDAC1,HDAC3在ALL中高表达,特别是ETP-ALL也呈现高表达状态[4]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在T-ALL以及ETP-ALL治疗中可能取得显著疗效 。
临床试验报道在ALL治疗研究中,西达苯胺联合治疗组的2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为54.2%±16.2%,对照组为23.2%±17.6%,其中6例ETP-ALL及ETP-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患者在接受西达本胺联合化疗后均得到临床缓解 。提示西达本胺可作为推荐药物治疗ETP-ALL/LBL[5] 。
6.2 CNSL 的预防和治疗
CNSL 防治措施仍主要包括全身化疗、鞘内注射(IT)和颅脑放疗(RT) 。
大剂量氨甲蝶呤(HD-MTX)、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在预防方面疗效显著 。其中HD-MTX预防CNSL的作用尤为突出 。如果MTX 有效作用浓度不足会降低MTX防治CNSL的疗效 。
IT是防治 CNSL 的重要治疗手段,原则上推荐标危ALL给予 MTX-IT,而中危和高危ALL则采用MTX-阿糖胞苷-糖皮质激素三联IT(triple IT,TIT),对于WBC计数显著升高的T-ALL患者,IT时要避免外周血白血病细胞进入脑脊液导致CNSL发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