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水晶碎石怎么摆放 风水水晶碎石散放还是包起来( 三 )


“记性不好没得关系 。我看您老身体还是硬朗,这就好 。”陈昌学走进院坝 。
“我以前听老人们说过你,没想到今天能见到 。”正在门口逗奶娃的陈许仙热情地接话,她是杨光碧的孙女 。
陈许仙家以前因残致贫,村里给她家确定了脱贫产业:陈许仙丈夫在接受培训后到工地当上钢筋工,每月收入六七千元;公公到搬家公司上班,每月也有3000多元;家里的一部分土地流转给桑蚕大户何丽霞,每年有1000多元租金 。
陈许仙自己则利用田边地角和奶奶一起养鸡、带娃,“我现在养了五六十只跑山鸡 。鸡自己到处找吃的,每年春秋两季还有兽医人员上门打针 。点都不麻烦 。”
“卖鸡更简单 。”杨光碧插话说,根本不用自己背去市场,附近的乡亲和城里人直接上门就买光了,一只两公斤重的跑山鸡可以卖100元 。
“现在农村基本上没有闲耍人 。在外的务工,在家的发展产业 。”金溪镇宣传委员余赋说 。
“这样好,大家都有忙头,也都有奔头!”陈昌学话锋一转,“现在应该没有人把上头的补贴一拿,就到金溪场上打酒吃肉了吧 。”
杨昌全和陈华东一听,就猜出陈昌学说的是老邻居陈青龙 。
陈青龙是个残疾人,也是当年公社的困难户,有时干部上门慰问,给他几元钱或几尺布票,他转身就去打酒吃肉 。大家都拿他没法 。
“但陈青龙后来变化很大 。”杨昌全说,陆云庄被鉴定为危房后,陈青龙住进了由政府支持修建起来的砖房,还自力更生栽桑养蚕,加上低保,生活没问题 。
“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强健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是我们脱贫攻坚的重点 。”余赋说,这就得让贫困户都至少有一项能依靠的产业 。
据了解,在脱贫攻坚中,清水村已发展起蚕桑1104亩、猕猴桃等特色水果760亩、羊肚菌等蔬菜390亩,养殖中蜂300多桶、土鸡6200只,每家每户都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
“清水村已整村脱贫,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有1.3万元哩!”余赋说 。
清水村的绿水青山
两山相夹的清水溪边,一对夫妇正趁着晴好天气栽青菜 。
“陶昌元,你看哪个来了?”杨昌全老远就招呼 。
男人直起身,和陈昌学对视半天,“嗐,这是陈昌学!”
“你是杨主任的儿子陶昌元?”陈昌学在自己胸前比划了一下,“我离开清水时,你才这么高!”
陶昌元的母亲叫杨光淑,51年前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对陈昌学关照颇多 。
当时,村里要组织人把树林开垦成耕地,陈昌学也跟着上山挖地 。一场暴雨后,之前砍过树的地方开始掉碎石,大伙没在意,继续加油干 。突然,山体滑坡,一块脸盆大的落石滚落,砸在陈昌学腰部,他当时便晕了过去 。
村里让陈昌学休息三天,杨光淑就每天为他煮面条送到床边 。“每次,里面都摊着一个荷包蛋 。那个年代,每天一个鸡蛋啊,啥子概念?那几顿面的香味,我到死都记得 。”陈昌学神色变得黯然,“只是,杨主任离世时,我都没能送她一程 。”
那时,大家农闲时都要上山砍柴烧火做饭,陈昌学每天都要背两架约100公斤的柴回去 。
“一开始,最近的林子离坝上要走半个多小时 。后来树砍多了,林子缩小,砍柴的地方就越来越远 。”陈昌学伸出的双手上,还隐隐留有当年砍柴受伤的疤痕 。
然而,现在的清水村,到处都是树林,当年滑坡的地方也被松林覆盖 。就连当时陆云庄背后山坡上留给知青的菜地,都变成了一片翠绿的竹林 。
“以前一下大雨山上就塌方,可今年夏天下这么大的雨都没事,全靠那些树 。”陶昌元曾在一家水泥厂干了二十多年,随着当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厂子关停了,他便进城当了园林工人,从天天和粉尘噪音打交道,变成天天栽花种树,每月还有两千多元的收入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