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 肇事逃逸怎么认定标准

一、交通肇事逃逸指什么
交通肇事后逃逸 ,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 是指造成多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以及在社会中造成特别恶劣影响等情况;因逃逸致人死亡的 , 是指在出现交通事故后 , 被害人受伤严重但并未死亡 , 如抢救及时可以挽救生命 , 但由于行为人不采取积极救护措施 , 逃离事故现场 , 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的行为 。在交通事故中 , 被害人已死亡 , 行为人逃逸的 , 不适用这一档刑处罚 , 应适用对交通肇事后逃逸所规定的刑罚处罚 。交通肇事后逃逸以及具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 都要基于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基础之上 。行为人交通肇事未造成上述严重后果而逃逸的 , 可作为治安处罚的从重情节考虑 。
【有关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 肇事逃逸怎么认定标准】二、交通肇事罪怎么认定

有关肇事逃逸认定的三个要件 肇事逃逸怎么认定标准

文章插图
构成交通肇事罪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1、本条规定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 任何人只要从事对机动车船驾驶的 , 均可成为本罪的主体 。当然实际中主要是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 。包括从事公路交通运输、水上交通运输的人员 , 如车辆、船舶的驾驶员、车长、船长等 , 以及对上述交通运输的正常、安全运行负有职责的其他有关人员 。因本章已对航空人员、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 , 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铁路运营安全事故作了专门的规定 , 所以本条不再包括上述两种人 。
2、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过失 。如果行为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则应按其他有关条款定罪量刑 , 不能适用本条 。
3、行为人必须实施了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 。也就是说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违反国家有关交通运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种规定 。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管理办法》、《高速公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则》以及其他有关海运、船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