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形山风水地特点 狮子老虎的风水地位


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记载:“扶南王范寻养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虫 。”老虎作为中国本土的动物,早在晋代就有人进行了圈养 。而狮子是非洲才有的动物,可是古代人却在门口放石狮,而不是放石虎 。同时猫科动物,待遇却如此的不一样,这其中的历史渊源十分有趣 。

狮子形山风水地特点 狮子老虎的风水地位

文章插图



  • 狮子与佛教
在古代历史上,狮子最早是以贡物的身份进入中国 。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的《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西域诸国献给大汉的贡品之中,除了汗血宝马、巨象、大雀及各类珍宝之外,还有狮子 。另外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古籍《尔雅》中记载,汉顺帝时期,疏勒王曾派遣使者以犀牛和狮子为贡品献于大汉 。
作为外来物的狮子,早期在民众的心中基本没有地位,狮子离镇宅神兽的目标还差得很远 。在唐代之前,舞狮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渐渐流行了起来 。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过节日的时候,都能在大街小巷看见舞狮的身影 。狮子以娱乐杂玩的身份步入百姓的生活,这种局面在唐代慢慢发生了改变 。
狮子形山风水地特点 狮子老虎的风水地位

文章插图



武则天执政时期,她把唐太宗定的“道先佛后”改为“僧道并重” 。另一方面,武则天下达明令:“自今以后,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 。”缁服就是和尚的衣服,黄冠就是道士的服装 。
武则天除了在行政法令方面提高佛教的地位以外,还通过种种措施,加强佛教对社会的影响 。武则天曾率领百官礼拜神秀大师,并封其为国师 。同时她还请法藏、慧安、仁俭等佛教高僧入宫参禅,待以师礼 。武则天还将许多僧人封为县官,并赐紫袈裟,极大地提高了佛教在民间的影响力 。
佛教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兴盛了起来,又经过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漼等时期的发展,佛教思想彻底走入了千家万户之中 。佛学教义中的一些故事,对百姓的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中记载:“佛初生时,有五百狮子从雪山来,待列门侧 。”狮子在此是佛的守护者,更是佛教的祥瑞之物 。此外,《传灯录》记载:“释迦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狮子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这是关于狮子吼的最早记载,可能河东狮吼的故事就从中取材 。释迦佛祖的狮子吼,更加表明了狮子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 。
狮子形山风水地特点 狮子老虎的风水地位

文章插图



唐代的佛教信徒们因此将狮子的守护者形象寄托于石狮之上,达到镇宅辟邪的目的 。由于唐代佛教信徒众多,石狮因此在南北各地广为流行,间接地带动了原本不信佛教的百姓也加入了门前放石狮的行列之中 。狮子就这样逐渐成为了大众心中统一的镇宅神兽,寄托着千家万户祈求平安的心 。
唐代的石狮大多都是走狮,意思就是站立的狮子 。它们目视前方、四肢欲动、威风凛凛,足以让一切邪物望而丧胆 。宋代的时候,基本就是坐狮,并成为了石狮的固定形象 。当时流行将狮子与绣球、铃铛进行配合,增添了纳祥的意味 。另外还有许多母狮与小狮玩闹的雕塑形象,这寄托着人们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
宋代的坐狮形象影响了之后的历朝历代,它们都以宋代石狮为标准进行雕塑 。那么老虎为何不能代替石狮成为镇宅神兽呢?毕竟石狮在唐宋才发展起来 。
【狮子形山风水地特点 狮子老虎的风水地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