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吴姓


宗祠,是族人后裔祭奠、朝拜圣坛,是告慰先祖、振兴姓氏、鼓舞后人的地方 。它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 。衢州有着1800多年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目前,仍留存有宗祠近千座 。这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物质和文化遗产,尽管有些宗祠因年久失修,或只剩下断墙残垣,或已成遗址,但都不失其气度,在后人心目中的印象总是庄严而亲切 。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衢江区车塘乡车塘村的吴氏宗祠,虽历尽沧桑,却依然生生不息,熠熠生辉,成为吴氏儿女永远向往的地方 。

吴川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吴姓

文章插图
车塘村名的由来和吴氏宗祠的建造
【吴川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吴姓】相传,车瑭村的吴氏祖先——吴椿,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春随父过西安县(今衢江)时,因爱这里“山川秀丽,泉甘土肥”,在离车瑭村正西一公里一个叫卢田的地方踟蹰不前,便择居卢田 。到了元代至正年间,第五世祖吴世贤从卢田迁居车塘 。
吴世贤为何迁居车塘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战乱,另一说是吴氏人家在卢田养的鸡从不在家呆,也不知跑到哪儿去,只是经常看到它们带着一群群的小鸡回到村里 。有一天,村人悄悄跟在母鸡后,才发现这些母鸡都喜欢在一个水塘边觅食下蛋, 觉得这里风水更好,特别是这一口池塘蕴含宝气,便决定迁居于此 。
吴川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吴姓

文章插图
刚开始,没有村名,传说,村里人从村边那口水塘里挖泥烧制砖头,越挖越大,形成一个占地40多亩的水塘,可灌溉几百亩农田,一遇干旱年月,塘边四周有许多脚踏水车,日夜车水 。天元顺帝浙江南调经此,闻水车声至塘边,见声势雄伟,抚掌而立,口而曰;车塘,车塘因此成为村名 。吴氏先祖迁居车塘后,精耕细作,兴家立业, 经几代人的努力,逐渐成了“业则肥腴壤接,居则高栋云连”的衢州望族 。明嘉靖十二年(1532)吴氏家族动工建设家族词堂,用作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宗祠曾在明嘉靖庚寅腊月十七日被大火烧毁,由裔孙吴廷善率族人于嘉靖壬辰年重建,1998年重修 。历经沧桑的宗祠承载着一段段厚重的家族史 。
最具明朝特征的典型宗祠
在车塘村的西边,有一长方形的水塘终年波光粼粼,这就是吴氏先人因此而迁居的车塘,在塘的东边矗立着一座砖砌牌坊,牌坊上书“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左书:“景泰四年(1453年)春,恩敕敬立” 。据《吴氏重新居弟记》载:“吴氏世居车塘,为满望族” ,历史上曾出过不少的显赫商贾、朝廷命官、雅客名士 。第七世吴赈荣、吴赈隆两兄弟,积赀巨万,应诏输粟二千斛以济通州之欠,并输白金170两于京,景泰帝恩赐七品散官以荣之,并于景泰四年(1453)恩旨立“旌表吴荣隆尚义之门”坊旌表,同时建造宗祠,又名“光裕堂” 。这座由吴赈荣、吴赈隆两兄弟,建于明朝中期的吴氏宗祠,占地面积达810平方米,五门三进式的斗拱建筑群,面临池塘背依村落,平面布局为四面厅的形状,后厅的梁袱背呈扁月形、棱形柱,宗祠的主体建筑耗时达一年左右,其石料采于黄坛之麓,木材取之于铜山之源,建筑工匠来自福建、婺源等,宗祠有匾额30多幅 。这是一座建筑整体风格独特、衢州最具明朝特征的典型宗祠 。
吴川风水大师 风水大师吴姓

文章插图
宗祠坐东朝西,祠堂的大门是用精细砖雕和磨砖对缝而成,是典型的江南清水砖墙门 。当初大门最上方有纵向排立的砖雕文字——“圣旨” 。古时朝庭命官经过的时候,便都要下马叩拜,现稍留意仍能在门楣上墙灰缺损处模糊的看到这两字 。进入宗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吴氏祖先吴赈荣、吴赈隆的画像,尔后往后右拐就是戏台和天井 。衢州吴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吴虚谷曾多次来此,说起吴氏宗祠如数家珍;“宗祠于明嘉靖十二年1532年动工建设,前后经历三代人,第一代建成前厅戏台,第二代建成正厅,第三代建成后厅 。整座宗祠有落地屋柱158根,选材非常讲究,以苦槠为多,此木料强度高,木质坚硬而不裂缝 。从选材看,建造正厅时吴家的经济实力已不如第一代 。宗祠的天井也别具一格,一般的天井屋檐都是平的,而这座屋的天井东西两边向下延伸,这座宗祠还有一个特点是正厅两边都有一个很大的厢房 。该建筑布局严谨,气势宏伟,梁柱卷杀、扁作月梁,礩形柱础,下垫覆盆,地砖墁地 。雕饰题材与技法充分体现了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 。像吴氏宗祠建造年代这样早,规模大,而且完整地保存着当时的建筑风格,在整个浙江省内较少,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金衢地区的明代宗祠建筑颇价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