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爱还没来 爱还没来天地之间


7月19日,北京石景山模式口大街的燕京八绝博物馆展厅内,摆放着金漆镶嵌百宝嵌花鸟捧盒、花丝镶嵌繁花手包、雕漆寿桃捧盒、牙雕十八学士、京绣龙袍等精美的非遗工艺品 。
展厅后面的大师工作室内,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雕漆大师海燕正在制作一把客户定制的“雕漆龙椅” 。椅背的纹样上有一条正龙,左右两侧各置一条游龙,每条龙嘴前都有一颗珠子,形如龙追珠 。周围祥云环绕,下饰有水纹,寓意蛟龙出海 。清朝时期,这是皇帝宝座才有的纹饰 。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下设作坊,汲取了当时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清王朝覆灭后,宫廷手工艺人流入民间,逐渐形成了包括玉雕、景泰蓝、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传统手工技艺,“燕京八绝”的称呼也逐渐流传开来 。目前,“燕京八绝”全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传统技艺也在与时俱进 。过去只用于制作“皇家”用品的燕京八绝,如今创新制作出了具有时代感的工艺品,印有九龙壁图样的冰箱贴,北京冬奥会期间推出的,运用了金漆镶嵌平磨螺钿工艺的燕京八绝冰雪原创手表,等等 。
而缺少传承人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燕京八绝博物馆馆长柏群希望将非遗工艺的价格降下来,普惠大众,取得收益,从而反哺传统非遗技艺,“必须要让手艺人吃得上饭 。”
仍在坚守的燕京八绝传承人们眼下思考的,是如何创新,让这些非遗工艺走进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喜欢这些传统工艺,让优秀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

也许爱还没来 爱还没来天地之间

文章插图
金漆镶嵌百宝嵌花鸟捧盒曾经在美国展出,引起人们惊叹 。新京报记者 戚厚磊 摄
“皇家”工艺
36岁的海燕将设计好的龙纹图在画纸上描黄——一种稀释后的黄色粉末,用于将设计好的图案从图纸上转印到漆胎上,之后通过描白确定图案,再进行雕刻 。
海燕介绍说,纹样的设计参考了乾隆时期的作品,但对龙的形态略有改动 。乾隆时期的龙脸短、爪子直,新设计的龙略微改动后,看起来更加飘逸 。
资料显示,在古代,雕漆很难在民间完成,其制作大致分为八大工序,七十余道小工序 。仅所用“漆”的制作而言,需要将从树上采集到的大漆,加入一定比例的熟桐油,调和为“油漆”,然后通过“光漆”工序,一层层地刷漆 。
海燕正在使用的漆胎,厚70毫米,需要刷140道,每刷一道需要等待1-2天,等前一层的漆干了,才能再刷下一层 。仅底板的制作,就需要四个月左右的时间 。刷漆的环境需要温度在25℃-30℃、湿度在80%-85%之间,“现在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的老人在做这个,年轻人很少 。”

也许爱还没来 爱还没来天地之间

文章插图
7月19日,海燕在制作一把客户定制的“雕漆龙椅”,此时正在描黄 。新京报记者 戚厚磊 摄
雕漆又称剔红,根据学者考证,清乾隆皇帝对雕漆情有独钟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漆器中,有海水游龙纹的桶形盒子,有刻着水仙、桂花、梅花、菊花和兰花图案的笔筒,而刻有乾隆御制诗的明朝雕漆就有数十件 。他题写的《咏永乐漆盒》赞道,“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三百年来此完璧,文房抚古念何穷?”
而乾隆的雕漆宝座——清剔红龙纹宝座,现藏于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美术馆 。
距离海燕所在工作室不远的另一间屋子里,36岁的北京市三级工艺美术金漆镶嵌大师侯雪,正在制作一个柜子的柜门 。他使用的是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中的“平金开黑”工艺——将金箔贴在漆物之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