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深度的古文座右铭

一、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 。——林逋《省心录》
二、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
三、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

关于有深度的古文座右铭

文章插图
四、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
五、轻诺必寡信 。——《老子》
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论语集注>》
七、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周易·乾·文言》
八、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九、事父母,能竭其力 。——《论语·学而》
十、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
十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十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关于有深度的古文座右铭】十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
十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
十五、前车覆,后车诫 。——《汉书·贾谊传》
十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文嘉《明日歌》
十七、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
十八、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十九、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孟子·离娄上》
二十、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十一、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十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二十三、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 。——龚自珍《明良论二》
二十四、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乌江》
二十五、君子强学而力行 。——杨雄《法言·修身》
二十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
二十七、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
二十八、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二十九、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三十、单者易折,众则难摧 。——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三十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三十三、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三十四、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三十五、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三十六、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三十七、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
三十八、见利思义 。——《论语·宪问》()
三十九、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四十、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四十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四十二、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魏策》
四十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四十四、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
四十五、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四十六、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