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 刘经富
关于“恪”字读音,断章取义
其次,疏于考证 。按说著者的考证水平并不弱,只是没有将考证意识贯彻到全书各个章节内容,有些该考证的没有认真细致地考索或根本没有追根溯源 。该书第五章、第六章为著者的旧文,考证了陈寅恪与五位著名学者和其他几位学人的交往与因缘关系,当年发表时有令读者耳目一新之感,以为研陈学界有人独运机轴,开拓了一个新的言说话题 。可惜著者发表这几篇考据性强的成果之后,即戛然而止,没有沿着陈寅恪开创的新考据学道路继续向前走 。
【荠用于人名怎么读 荠苨怎么读】疏于考证的第一个后果是对陈寅恪名字读音的误判、误导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学术界兴起“陈寅恪热”后,许多学人在著作和讲座中开篇都要以陈寅恪名字念“却”说事,以显示自己颇懂陈寅恪家世、家史,其中颇有学界名家、博导身份者 。学界这股像孔乙己“回字有四种写法”的“雅得这么俗”的风气,三十多年来始终没有消歇 。《读懂陈寅恪》的著者亦不能免俗,且将《陈寅恪姓名的音义》置于全书之首,可见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这篇《序论》是著者2003年发表在《东方文化》上的旧文和2006年出版的《学界泰斗陈寅恪》谈“恪”字读音内容的扩充 。十七年过去,学界对这个说法早已发出质疑的声音,涌现了不少考证成果,著者仍无动于衷,且把“恪是否念却”提到“可视为是否真正了解陈寅恪文化观”的高度(该书7页) 。笔者曾撰《陈寅恪名字读音考辩》一文,力驳陈寅恪老家方言念“却”和陈寅恪本人念“却”说的虚妄浅薄,力主根据陈寅恪的家族史和他本人的态度,其名字的规范读音为“克” 。而《读懂陈寅恪》的著者截取拙文披露陈寅恪家族“恪”字辈的来历和陈寅恪名“寅恪”字“彦恭”的因由等新材料,把本为念“克”的依据改头换面为念“却”的依据 。这种断章取义、移花接木、指鹿为马的做法是要不得的 。
自陈寅恪的某位弟子创辟“陈寅恪老家方言念‘却’”说这个心造幻影之后,《读懂陈寅恪》的著者又进一步编造“陈寅恪对老家方言的记忆是自己名字念‘却’”(该书3页),有一个人又进一步编造出“陈寅恪乳名‘恪(却)儿’” 。笔者在多个场合提醒人们“念‘却’你就念你的‘却’,但不要说陈寅恪老家方言念‘却’,所以应该念‘却’” 。问题很明显,那些鼓吹、传播陈寅恪老家念“却”的学者何尝做过考证,既没有到陈寅恪老家实地调查,又不向音韵学家、方言学家求证落实,就笃信不疑、以讹传讹陈寅恪老家方言念“却” 。至于陈寅恪本人念“却”说,现在已知陈寅恪本人签名标音“ke”或“ko”有五十余例,尤其是在具有法律文书性质的出国护照上标音“ke”“ko”,足证陈寅恪本人使用“克”音 。在这一点上,季羡林先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值得我们仿效 。他在“陈寅恪热”起来后对究竟念“却”还是“克”拿不准,写信问过陈寅恪女儿后使用“却”音 。晚年看到陈寅恪本人签名标音的材料后,认为正确读音还是“克” 。
疏于考证的第二个后果是对陈寅恪及亲属生平史实的不少误判 。该书用很大篇幅介绍叙述陈寅恪的生平、学术经历及亲属的情况 。由于时间长,转折多,牵涉广,考证又未跟上,以致出现不少错讹 。如说“陈寅恪夫人唐筼之兄唐兰,念‘恪’为‘却’”(该书6页) 。按此处所指唐兰,实为著名文字学家唐兰,生于1901年,浙江嘉兴人 。而唐筼生于1898年,广西灌阳人 。该书第二章《陈寅恪求学与读书方法》专辟一节《异域游学二十三年》(该书41页) 。关于陈寅恪的域外求学时间,若把年头岁尾加进去是18个年份,若以实足月数计是13年 。《读懂陈寅恪》在18年基础上又加长到23年,即从陈寅恪1902年13岁初出国门就学日本到1925年底36岁从德国归来这23年都定为留学时间 。他把陈寅恪在国内家居和离家谋职做事的那些岁月一股脑都计入域外留学时期 。说陈寅恪留学18年已欠准确,说23年更有炒作之嫌 。1927年,陈寅恪37岁,尚未成家,著者云“时陈寅恪生母逝世已经11年了”(该书293页),按陈寅恪母亲1923年去世,距1927年只有四年 。此外,该书中涉及陈寅恪家族史、祖父陈宝箴的行略时亦有多处史实错误,限于本文篇幅,不一一列举 。
- 农历2021年四月二十七出生的人名利双收
- 名人名言关于读书的 名人读书的名言名句
- 吃鸡4人名字统一 吃鸡四人名字格式
- 房产证有夫妻两个人的名字,离婚后怎么分配 房子是夫妻两个人名字
- 福特 故障码 P1299 福特
- 诚实的名人名言5条 有关于诚实的名言
- 风水学为什么多用于救贫 逆水一勺可救贫图解
- 荸荠生吃和熟吃的功效 荸荠能生吃吗?
- 关于时间的名人名言短句大全 时间名言一年级
- 玻璃花瓶 水晶花瓶玻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