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最好的十首诗 清明诗意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在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节日,它们是民俗,是文化,是古韵流风,是人文情怀 。清明节,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
清明既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节日,在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中乃至精神世界里,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诗词中不乏对清明的描写和感悟,可谓诗意装点清明,清明又寓诗情 。今天就让我们拣选一些经典之作,以飨各位诗友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清明最好的十首诗 清明诗意

文章插图
说到清明,这大概是绝大多数人能想到的第一首诗 。是的,杜樊川这首七绝,可谓所有写清明诗词中的压卷之作 。全诗无一冷僻字,无一生涩典故,读来琅琅上口,意思通晓顺畅、如同白话,虽鄙野俚人亦可懂 。全诗营造了一种凄清愁闷的气氛,却在惆怅忧怀中又见出含蓄淡雅的韵味,仿佛一幅冷峭孤丽的清明春雨图 。
这里有两个概念要澄清,“欲断魂”与清明节扫墓之事并无关联,“杏花村”也不是今天山西那个杏花村 。《千家诗》云:“此清明遇雨而作也” 。断魂是踏青游人遇雨而情致受到影响,所以想找个落脚的地方喝几盅歇息避雨,也散散心头之愁绪 。杏花村在今南京郊外,后世以杏花村为酒称,其实恰恰源于杜牧这首诗 。
(唐)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清明最好的十首诗 清明诗意

文章插图
严格意义上讲,这首诗写的是寒食节,不过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距甚近(寒食通常在清明前一两天),所以习惯上把二者放在一起,也是历来通行的做法 。韩翃的这首诗极其凝炼地描摹出寒食节皇城里的春色景致和富贵气象,前两句简洁明快,白描出柳絮飘飞、柳枝曼舞的春日风光,后两句灵动传神,精巧刻画了贵族阶层的恩宠和特权 。
后人有一种解读,说此诗有讽喻之义,盖寒食节天下禁火,独皇家贵胄可以例外,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同感,鬼叔以为这可能过度解读了 。从留存的一些史料看,这首诗在当时大受皇帝及朝臣们喜欢,唐德宗因为赏识这首诗,还特意赐予韩翃“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可见在那个时代并不忌讳这样的不平等,而韩翃的高明处在于,不着议论形迹,或有讥刺之意,阅者自去体会 。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

清明最好的十首诗 清明诗意

文章插图
陆游在写下这首七律时已年过六旬,壮志未衰却也一生难酬,岁月的流逝和对朝廷的失望,使得少壮之时的意气风发与裘马轻狂,换来如今的惆怅感伤与愁怀无奈 。但是全诗却无颓唐之态,尽显一个洞明了世事的花甲老人,壮怀激烈中平添了一些平静和隐忍,然而我们依然能从这看似闲适的语句中,读出诗人澎湃的情怀 。
淅淅沥沥的春雨,若隐若现的卖花声,那种凄清如水的景致,与其说跃然纸上,不如说直入我们的心扉 。这正是大家手笔,用最简洁晓白的语句,便能把景与情自然交融而不着痕迹 。读诗切莫匆忙,细细品味是关键,诸君且看那“一夜”二字,正点出诗人彻夜不眠,忧思系于家国的情怀,与颈联之作书品茶、尾联之迫切归家的悠然形成鲜明对比 。可见闲闲笔墨,却藏不住胸中难抑之波涛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