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小龙虾养殖池下的菌藻平衡?

菌、藻如何平衡,简单来说就是菌类和藻类,如何在养殖小龙虾的池塘中达到平衡,实际上就是调水,这个水调的好是关键,目前没有个一定准确的标准,许多人养虾不成功,都是水没调好,水环境不稳定,造成应急刺激,从而引发虾病 。那么如何控制小龙虾养殖池下的菌藻平衡?

如何控制小龙虾养殖池下的菌藻平衡?

文章插图
首先早调,也就是在水体环境最好的时候调,这个时候水最容易调,稍微补一点菌培一点藻就好了 。此时水体变化不明显,不会造成虾应激 。
其次是微调,也是最小程度改变水体环境,即达到补藻补菌补营养的目的,又不影响虾的正常生长环境,我们提倡少量多次的原则来养护水体,尽量让水体在一个相对平缓调节中达到理想效果,把应激降到最低 。
菌藻如何平衡,掌握好水体的养护环境的平衡点才是重点 。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早调微调,掌握了这个方法,才是明白的,主动的,踏实的 。
小龙虾养殖中菌藻平衡的重要性
水体生态平衡由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决定,科学的水质管理方式是定期向水体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相平衡,向水体适量补充C、N、P等大量元素和Fe、Zn、Mn等微量元素保持藻相平衡 。
随着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高密度模式的发展,养殖水体恶化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水产养殖病害不断加剧,严重制约水产养殖行业的发展 。如何保持水体生态平衡,促进水产健康养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养殖水体由生产者(藻类)、消费者(养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解者(细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保持整个水体的生态平衡 。一旦水体恶化,整个生态平衡被打破,就会使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出现食欲下降、免疫力低下、疾病暴发等 。
水体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是生产者(藻类)和分解者(细菌),即水体生态平衡由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决定 。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定期向水体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相平衡,向水体适量补充C、N、P等大量元素和Fe、Zn、Mn等微量元素保持藻相平衡,保障水体的生态平衡,使养殖动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升水产养殖效益 。
一、菌相平衡
水产养殖水体的净化可以分为物理过程(絮凝、沉淀等)、化学过程(氧化、还原等)和生物自净过程(微生物分解、转化等),其中生物自净过程最为重要 。自然界水体中鱼虾很少发病主要靠水体生物自净过程,现代高密度、集约化的水产养殖过程大量残饵、粪便等转化为有机质,严重超出水体自净能力,调节水体生物自净过程(平衡菌相)成为水产养殖成败的关键 。
1、促进水体菌相平衡
水体菌相平衡由有益菌和有害菌决定,必须人为的定向增加有益菌数量,控制有害菌的大量繁殖才能保证水体菌相平衡 。微生态制剂是从自然界或动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有益菌,经培养、发酵、加工等工艺制成的包含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活菌制剂 。
微生态制剂中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在水体中发挥氧化、氨化、硝化、硫化等作用,将水体有机质分解为二氮化碳、硝酸盐、硫酸盐等无毒物质,从而减少粪便、残饵等残留,消除黑水、油膜水、底泥发臭等现象,防止水体恶化;有机物分解后的营养盐为有益藻类生长提供了营养因子,还可以促进藻相平衡 。
水体中存在大量有害菌,传统养殖方法依靠消毒剂控制有害菌数量,但是长期使用消毒剂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杀灭了有益菌,破坏了水体菌相平衡,应尽量少用或不用消毒剂 。水体中有益菌和有害菌相互竞争,而且有益菌代谢过程产生的抗菌肽等代谢产物能抑制有害菌的繁殖 。科学的养水方法是定期使用复合菌类微生态制剂(如益水藻元、活力爽等)调节水体菌相平衡,利用有益菌竞争性的控制有害菌数量,减少水体恶化和养殖动物疾病的发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