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培养泥鳅苗一般要注意什么?( 二 )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 鳅种来源
供试亲鱼全部由重庆市三亚湾水产市场购得 。
1.1.2 饲料及繁殖设备
供饲饲料为鲤鱼配合饲料粉料(8081号,重庆双桥正大有限公司) 。繁殖设备主要利用网箱和室内水泥养殖池进行产卵、孵化和培育 。网箱选用长×宽×高为2.5米×1.0米×0.5米聚乙烯材料的筛绢网(100目)制作并加盖10目网片 。室内水泥养殖池的规格是4.5立方米/个(3.0米×3.0米×0.5米) 。
1.2方法
1.2.1 繁殖时间的确定
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繁殖期为4月中旬至8月中下旬(部分较热的地区能繁殖到9月中下旬,产卵高峰期为5~7月份,北方地区繁殖期会有所推迟 。生产实践中一般以当地水温恒定在18℃以上的时间来确定泥鳅可开始繁殖的时间,繁殖水温为18℃~30℃,最适繁殖水温为22℃~25℃ 。在长江以北或气温回升比较慢的地方,可以根据当地的水温及天气合理安排催产时间 。本试验人工催产时间为2013年7月25号,测得水温平均23℃ 。
1.2.2 亲鳅的选择
供试亲鳅应选择体质健壮、体形端正、体色正常、无伤无病的雌雄泥鳅 。雌鳅的个体以体重20~40克,体长15~20cm为好;雄鳅的个体以体重10~15克,体长为10~15cm最佳 。
1.2.3 亲鳅的雌雄鉴别和比例
一般体长达6cm以上的个体我们都可以通过胸鳍来判断其性别 。雄鳅的胸鳍较长,末端尖而上翘,胸鳍第二鳍条基部有一骨质薄片,鳍条上有珠星,当鱼体静止不动时呈镰刀形;雌鳅胸鳍较短,末端圆钝呈扇形,胸鳍第二鳍条与第三鳍条基本等长,基部无骨质薄片和珠星 。雄鳅背鳍末端两侧有肉质隆起;雌鳅无异样 。生殖季节雌鳅腹部膨大柔软,略带透亮的粉红色或黄色,生殖孔大;雄鳅腹部扁平,挤压时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开展繁殖催产要求雌、雄比例为1:1.5~2 。本试验人工繁殖选用雌雄亲鳅分别为150尾和300尾 。
1.2.4 人工催产
人工催产前将室内水泥池和孵化网箱和网片进行聚维酮碘消毒处理后,加水到水深50cm并布设网箱网片 。催产剂使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剂量为每尾雌鳅注射30国际单位,用0.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后进行肌肉注射 。注射时使用4.5号(4~6号都可)针头,注射部位是背鳍后方的背部肌肉发达处,针头方向倾向鱼头并与身体呈30~45度角,注入深度1.5~2.0毫米,雌鱼注射剂量0.2毫升/尾,雄鱼减半 。注射前先用干净卫生的毛巾轻柔的吸干亲鳅体表水分再包裹固定,然后左手抓住亲鳅,露出背部,待亲鳅安静时对准背鳍基部后1cm处迅速进行注射 。注射时要求快进慢注快出 。注射后最好用棉球蘸取消毒酒精进行伤口消毒 。注射完成后,将亲鳅放入网箱中 。为防止亲鳅吃卵,网箱上加盖10目网片,使网片入水5~10cm深即可 。上层网片分装隔离亲鳅,下层网箱用于收集卵粒 。未用完的药品放在干燥、阴凉处避光保存;已兑好生理盐水的放在冰箱保鲜保存,及时用完 。一般下午3~5时注射,第二天清晨以后开始产卵,有利于提高产卵、受精率 。第三天清晨移除亲鳅后,每个网箱四周加设4个气石昼夜不停充气以利于受精卵孵化,调整气石气流速度不致使网片漂浮晃动 。
1.2.5 孵化
受精卵孵化期间,采用“样方法[6]”进行受精卵计数三次取平均值,即先测出全部布卵区域的面积,后有代表性的选取6个样方进行计数并计数未受精的白卵 。从产卵第三天开始,陆续有鳅苗破膜而出,到第四天全部出完,剩下的为未受精的白卵 。为防止未受精白卵和卵壳败坏水质,鳅苗全部破膜后进行换箱,去除污物将鳅苗转到另一个网箱内进行苗种培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