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简称川或蜀,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将地处今四川盆地一带的川峡路分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或“四川路” 。其间设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官职,后来简称“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而四川古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形式多样,姿态万千 。
四川古建筑无论是处在丘陵、山地,还是处在平原、河谷,对环境都十分重视,建筑与环境达到了相互谐和与共融 。建筑以环境为依托,以环境为背景,根据自然条件将建筑融入环境之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环境观,体现了“道法自然”的道家精神,反映了浓厚的环境意识 。

文章插图
由于四川地形复杂,山地居多,平面布局上各类建筑虽均以中轴线、四合院为基本构图手法,但为适应环境却采取分层筑台,将建筑分别布置在各级台地上,层层跌落,利用轴线转折、小品过渡及导向处理等手法将各组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布局自由、灵活多变的特色 。山地建筑常采用吊脚楼、平挑台的方式扩大空间,依山而建,使之与地形巧妙结合,建造成令人称绝的不朽佳构 。
川内大部地区气候多雨、炎热,因此建筑空间处理开敞、流通,庭院、天井密如蜂房;又多设敞口厅、花罩隔断,内外空间交融,空间层次丰富 。庭院常种树木花草,形成有院必有园的格局,具有“苔痕上阶绿,阶前柳色青”的诗情画意 。川西“一”字型、“L”型民居则用竹林、树木为界面,在房前围合室外空间,形成院坝 。这种以室外空间为中心的布置原则,其实是一种环境意识的反映 。
四川古建筑典型代表:
①古镇
古镇一般结合地形,采取三开三合的布局手法,使空间从封闭中转为通透,狭小中转为宽敞 。其后为大宅院组成的封闭式街道,为一合 。
狭窄的街道延至周边建筑,利用地形的转折,临河为半边街,将远山近水引入街道,又构成一个大的开阔区域,以后复为封闭式小街,又为一合 。
随着地形的变化,窄小街道向上一折形成一段半边街,于此处外延伸出两条小街形成一开,以后便又合成一条小街 。

文章插图
②民居
民居是四川最古老的建筑,四川民居是由远古的干栏式建筑演变而成 。成都十二桥发现的殷商时期的干栏式建筑,是四川民居的雏形,以后演变为汉代的干栏式建筑,再进一步演变为地龙墙、高勒脚、木地板、四周设通风口的民居(汉代画像砖),到了东汉即出现了庭园式民居(东汉庭院画像砖) 。
整个民居分四个院落、前堂、后寝、厨房、望楼,功能分区明确,多为穿斗式、抬梁式结构,有撑拱、斗拱的作法,已体现出四川传统民居的布局和风格 。
四川现存民居,多为清代建造 。按功能型制的不同,民居或分为大型庄园、廊院式、连排式、农舍、乡土民居等 。四川民居由于受地形、气候、材料、文化和经济的影响,在融汇南北的基础上自成一体,独具鲜明的地方特色 。
③祠庙
在中国,建立宗庙之制大约始于商代中后期 。从汉代起,逐渐形成了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的祭祀,从祭天地、社稷、祖先,发展到祭名山大川,成都的江渎庙就属此类 。为名贤及杰出人物建祠庙,事实上也是由宗庙演变而来的 。
四川先秦时期就开始设立坛庙,“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成都羊子山土台系西周遗存,是统治阶级用于祭祀和盟会的禅坛 。
- 建筑安全标语口号大全 建筑安全管理标语
- 违法建筑是拆迁人想拆就拆的吗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标语 建筑施工场地安全标语
- 建筑五证指的是哪五个证
- 简述建筑合同中违约损失赔偿的依据是什么
- 中国十大风水建筑 中国风水最好的建筑
- 江苏古村落 江苏古村落风水
- 备案合同能更名吗 建筑备案合同能变更吗
- 住宅风水真的可信吗 建筑风水是迷信吗
- 建筑法违法分包 建筑分包是合法的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