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模式成生鲜电商突破口

尽管2016年被业界看作是中国生鲜电商的倒闭年和转型年,但出席中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会的两家生鲜电商企业——易果生鲜和食行生鲜却依然屹立潮头 。今年3月易果生鲜宣布完成C轮融资,融资金额约为2亿美元 。
一个月后,食行生鲜也宣布拿到了2.49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 。在会上,两大企业的掌门人在介绍各自企业的成功之道时,都提及了使用B2C模式去做生鲜品类无法成功,生鲜电商成功的方法论应该是C2B2F,即订单模式 。
“2012年可谓是中国生鲜电商的元年,当时号称涌现出4000家生鲜电商,今天还有多少生鲜电商在做?天下网商统计的数据也显示,到目前为止,当时知名的生鲜电商都几近倒闭 。”食行生鲜创始人兼CEO张洪良在6月25日中国互联网+创业创新大会零售分会场上的开场白正是目前生鲜电商行业最不可避免的沉重话题 。

订单模式成生鲜电商突破口

文章插图
张洪良认为,大多数没有走下去的生鲜电商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消费者没有需求,而是运营的方法论出现了错误 。“食行生鲜4年的发展让我看到生鲜电商化是不可逆的 。经过10多年的培养,80后作为主力消费人群已经养成了网购的习惯,这种习惯从标准品延伸到非标品,再到生鲜食材,这种消费习惯的迁移是不可逆的 。
同时,互联网思维对生鲜零售供应链的重构,无论便捷、便宜还是特色都已生效,也带来了对农业产业的变革 。”“但生鲜品类如果用B2C的方式,不会触及业态变革的核心,没有解决生鲜品类高折损率的问题,这是众多生鲜电商倒下的根源 。”
张洪良认为,生鲜产品有三大特点:一是产品非标准化,二是对冷链依赖度极强,三是对时效性要求极高 。这三大特点要求生鲜电商付出高成本,但如果通过B2C的模式,低客单价、压榨上游的利润来获得竞销差价,这都充满了矛盾 。不可能获得成功 。
因此,张洪良认为只有C2B的模式才能跑通生鲜电商 。“食行生鲜4年来一直专注于对标准化、供应链和保证时效性的投入 。同样100斤的菜,传统零售业态如果是140元销售额,40元的毛利,采用食行生鲜的预订模式,坐拥1000多个社区可以拿到0.5元/斤的进货价格,基本上能做到194元的销售额 。
同时,由于食行生鲜把损耗率降低到传统零售的20%,这个模式已经证明成功 。同时,我认为产品是否符合消费者预期,标准化管理能力是否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才是核心 。4年来我们的订单退货率为7‰ 。而针对生鲜品类的高时效性要求,食行生鲜目前运营了1000多个站点,每日几万单晚点率是8‰ 。即使这样,食行生鲜也是为数不多的提出了延误必赔的生鲜电商 。”
易果生鲜创始人金光磊也认为,C2B模式才是生鲜电商的出路,而他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大数据 。“未来,连接是根本,数据是核心 。在数据技术时代我们所从事的生鲜业务跟原来垂直电商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让更多的数据从用户端走向生产端,让更多的生产数据从生产端走向用户端 。消费者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消费多少的生鲜产品,数据可以提前收集、获知,这样会让整个产业链运营效率更高,消费者满意度会更高,也会创造出多种价值 。”
金光磊以牛排举例:“通常牛排是从一个不太规则的原材料上切割下来的,一刀切下来,如果它需要定镑,必须调整它的厚度 。在数据技术时代,易果生鲜正在打造新一代生鲜运营平台,我们会把消费者和生产者这两方的数据关联起来 。也就是当一片牛排从一块牛肉原材料上切割下来的时候,已经有它特定的客户 。在我们的数据库里,我们非常清晰地知道在什么地方有多少客户,对多少克重的牛排或对多少厚度的牛排有消费的兴趣 。在这样的场景下,上游生产端所有原材料切割下来的牛排没有一片会浪费 。这样既可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又能够让工厂以更柔性更有效率的方式进行生产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