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镇龙山风水留题图 广西环江风水留题一览表】
红军马灯
1930年春,红七军攻克贵州榕江后回师广西途中,东兴乡标山村拉君屯的群众,积极帮 助红军修桥铺路,喜迎欢送 。红军把马灯、军毯、军马、银元送给群众 。今仅存马灯1盏,收藏于环江县志办公室 。
铁钟
解放前,宜北、思恩2县的寺庙、祠堂多用铸铁钟撞鸣祭祀,后作为学堂指挥作息的时 间号 。大才乡坡安屯存一铁钟,系清代所铸,钟高70厘米,直径60厘米,铁钟周围饰有凤凰 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铸文 。
石香炉
明伦乡北宋村卢有三家中,存放有卢氏“节孝祠堂”一遗物一石香炉,炉呈长方形,正 面雕篆体“寿”字,底部花枝纹锦 。高29厘米、宽18厘米 。
宠锡龙章匾
明伦乡北宋村卢有三家中藏清代成丰皇帝御笔赐给卢式慎“宠锡龙章”红色木质匾,黑 底金字楷书,纹饰雕花环绕四周,匾长42厘米,宽30厘米,厚2厘米 。
文庙
文庙又称儒学,旧址在原思恩县城南门外,今环江高中校园内的女生宿舍区后 。据史籍 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知县杨天启创建学宫,崇祯十七年(1644年)毁 。清康熙五 年(1666年)县令翁世庸,沿故址建大成殿,康熙八年,县令谢铨建东西庑名宦乡贤祠戟门、 明伦堂,康熙十三年被毁 。康熙二十三年知县鲍复相捐款重修,雍正元年(1723年)改称文庙 。光绪三十二年 (1906年),知县王履晨将文庙左边明伦堂倒塌的砖瓦作补充建筑两等小学堂 (今县一小) 。民国21年(1932年),县长张达材把文庙改作中山公园,毁弃神位 。26年,于文 庙正前方建县国民中学 。1953年后大殿和殿前2排矮小平房逐年改建和扩建成今日的环江中 学,文庙今已无踪迹 。
民国21年以前,文庙有学田3处,约6亩,年收谷约2200斤 。祭文庙用饷,年规定银20两 。历代祭文庙,定为春秋二季的第二个月进行,祭时杀牛、猪、鸡以及用海产等作祭品,由县 令作主祭,文武官员及地方绅士为陪祭 。
清代至民国初年,县训导每月初一、十五日到文庙讲学,内容为一文一诗,文为八股,诗为应制体 。
环江书院旧址
环江书院在县城北门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知县鲍复相筹款创建,名为环江义 馆 。聘请县内知名文人分斋讲学 。院舍几度废兴 。咸丰年间,举人吴景苏、韦继新捐资重修,易名环江书院 。每逢科举考试,以两庑为东西文场,堂中设讲堂,备有考官住房3间,大门 外有影壁 。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周材芳筹款重修,并设宾兴局 。光绪三十二年,知县王 履晨将书院改建为两等小学堂,即今县第一小学 。
《思恩县中州记》碑
碑高240.5厘米,宽120厘米,厚13厘米 。系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庆远府知府岳和声撰,碑正面主要记载中州的自然环境,名胜古迹及政治主张 。碑的背面则记上中下里及52洞“世 代粮规” 。此碑立在今东兴乡久怀村南半华里处 。
“山高水长”摩崖石刻
位于长美乡喇纺村头岸边的山崖上,壁宽约3米,长约20米,离水面约40米,清中叶有 仕宦游至此,在石壁上书“山高水长”4个大字,以赞此地胜景,字径约80厘米,笔迹苍劲 雄浑,尾署“楚北胡楚魁题”小字一行 。大字边,亦有不少骚人墨客题字作诗,惜已模糊不 清,只隐约看出其中“那得狂澜沧海挽,中流砥柱著奇才”的诗句,尾署“光绪丙午韵删” 等字 。
北宋村石牌坊
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位于明伦乡北宋村东南一华里处 。坊坐东向西,分前后2 座,各分3开间 。高5.5米,宽4米 。底座为须弥座,高0.8米,上面为方形石柱 。明间石柱高 3.1米,次间石柱高2.4米 。第一座牌坊上题“一门忠烈”,第二座牌坊上题“一门九烈” 。两坊均有双龙戏宝葫芦及鳌鱼、神佛、狮虎、鸾凤等浮雕图案并阴刻碑文,载记同治年间,黔苗农民聚众起义,明伦北宋村卢式慎(曾任云南布政大使) 一家刀兵相抗,9人身亡,唯卢 式慎1人外逃幸存 。同治末年卢表奏朝廷,皇上旨准地方为卢氏修石牌坊和节孝祠堂,旌表 “一门九烈” 。今祠堂毁已无痕,牌坊两门间的石梁,抗日期间被烧断,村人用乱石顶住,尚未倒塌 。坊前右侧,竖有4块龟座大碑,高1.8米,用汉、满两种文字,刻记卢氏一门御赐 谥封事因及谥封名号 。石牌坊于1986年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风水中的正西方向是什么 风水地理更正
- 燕子在家里做窝风水 燕子窝的风水
- 风水破局是什么意思 风水中什么叫破局
- 风水与命运有什么关系 风水学教学
- 西安哪里有看风水的老师 西安风水先生哪里找
- 门店风水不好如何给自己聚财 教育培训机构怎么旺风水
- 风水轮流转的另一种表达 什么叫风水轮流转
- 火神山 风水 火烧花果山风水
- 套房的风水位怎么看 套房如何定风水方位
- 白色水晶帘的风水作用 水晶白菜珠珠门帘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