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养殖风险分析和风险原因

一.虾苗淡化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控

青虾养殖风险分析和风险原因

文章插图
1.虾苗淡化的原因和风险分析:虾苗主要源自海南、广东等海水繁育基地,育苗厂用海水进行育苗 。而湖南、湖北等地属淡水区域,在沿海地区孵化的虾苗从沿海运到内地后,必须有一个逐渐淡化的过程 。如果不经淡化直接投放到纯淡水的池塘,虾苗就会因为过大的盐度差产生强应激而致病、死亡 。
2.虾苗淡化的风险防控:
(1)调节盐度和硬度:根据池塘水质情况加入适量的工业用盐以及钙、镁、钾等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可调至10格水,但在实际操作中,必须根据苗场出苗时水的盐度进行调节,以防应激;
(2)降淡:虾苗入池后,考虑到虾苗对池塘环境的适应需要时间,降淡时间最好在第3天开始,一天降2格盐度,直到降至0格,为虾苗入大塘前做准备(在降淡过程中,如遇雨天,最好当天不要采取降淡措施,以免虾苗产生双重应激) 。
(3)保健养苗:虾苗入池前,每立方米泼洒纳米氧、护苗露各1毫升,放苗后当天每立方米泼洒酶解多糖、金多维各1克,然后从第2天开始每立方米泼洒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各2克 。
二.池塘环境恶化的风险分析和风险防控
1.池塘环境恶化的原因和风险分析:
(1)池塘盐碱化:淡水养虾需在水中投入适量的工业用盐,还要补充钙、镁、磷等必需矿物元素和微量元素,就是模拟生态的海 。人为的加入工业盐和各种微量元素,破坏了水体的生物链,如果不加以规划和调控,很多人一窝蜂的进行养殖,长期下去就会造成虾池盐碱化和底质板结,最终导致无法持续养殖;
(2)塘底富营养化:随着投喂量的增加,塘底残料和排泄物日益增多,如果不提前预防和及时处理,容易造成塘底富营养化,导致塘底腐败发臭,厌氧发酵,滋生病原、虫源,引发病害甚至死亡 。
2.池塘环境恶化的风险控制:
(1)定期养护水质和底质:从投苗开始贯串养殖全程,都要重视养护水质和底质,及时将富余营养和有机质转化为藻类所需要的营养盐,活爽水质和活化底泥:
养护水质:视水质指标和水色情况,将套餐一(按3~5亩.米用新菌克1包+新活菌王1瓶+六抗培藻膏1桶)与套餐二(按3~5亩.米用特力钙1包+新活菌王1瓶+六抗培藻膏1桶)交替使用(用量供参考);
养护底质:前期每10天,中后期每7天1次交替用黑金神+粉剂活菌王、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养护底质 。
【青虾养殖风险分析和风险原因】(2)轮养越冬鱼或轮种蔬菜:
①轮养越冬鱼:收虾后,可以利用原有池塘放养黄颡鱼等鱼种越冬,改善池塘底质,利于来年继续养虾;
②利用底泥冬种蔬菜 。比如湖南地区,有两种轮养轮种模式,主要是吸收底肥,疏松底质,达到清淤作用:
A.淡水虾与油菜轮养轮作:对虾养殖时间是6~9月,油菜种植时间是10月~次年4月,两者不冲突,在湖南常德澧县垱市有用户尝试,已有2年经验 。油菜种植亩产400斤左右,卖价2.5~3元/斤 。
B.淡水虾与白菜(或适宜冬季生长的叶子菜)轮养轮作:对虾养殖时间在6~9月,白菜从10月开始可以种植到第二年5月,白菜冬季2个月即可出售 。白菜亩产1万斤左右,如果白菜行情好,每斤可以净赚0.3~0.5元 。
三.养殖模式的风险分析与风险防控
湖南、湖北的淡水养虾池塘,大多由原四大家鱼池塘稍微改造而成,养殖户养虾一般依然遵循传统根深蒂固的“消杀”模式 。所以无论在池塘设施、增氧条件等硬件配备,还是在养殖理念、用药习惯等方面依然按照四大家鱼的养殖套路,这些老套路为淡水养虾埋下了隐患和风险,早已被沿海对虾养殖户所摈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