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塘肥水后几天能看出效果

肥水又称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是放虾苗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它具有饵料培养简单、节约成本和效果显著等优点 。

小龙虾塘肥水后几天能看出效果

文章插图
笔者十年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对虾养殖技术工作,发现许多虾农对肥水工作存在许多误解 。为此,特谈谈肥水时应注意事项,供参考 。
一、肥水时间
笔者在肥水时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肥水初期,约从施肥后第3-4天开始,由于单细肥藻类迅速繁殖并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二氧化碳,引起酸碱度(pH)升高,有时达到9.5,甚至更高 。但到第15天以后,逐渐下降,到第20天左右,pH值降到8.3左右 。这个pH值,最适宜对虾生长 。这个时候的水色、透明度和浮游动物都处在最佳状态,最适放苗 。因此,施肥时间,应安排在放苗前20天左右最好 。
以往有些虾农经常在肥水时遇到这样的难题:就是肥水的结果是pH值升高,不肥水又没有浮游生物,既影响幼虾生长,又影响水质环境 。因此,合理安排肥水时间,掌握肥水特点和规律,对指导养虾很有意义 。
到目前为止,还发现有些虾农不肥水就放虾苗,认为不肥水,水中也捞到浮游动物,既可节约肥水成本,虾也能生长,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 。因为不经肥水的池塘,池塘浮游生物量少,不利于对虾生长 。
二、肥水方法
许多虾农反映,虾塘施肥后,水肥不起来 。一旦肥起来,很快又变清,反反复复,很难培养藻类 。
经了解,许多虾农为了“彻底”毒塘,将养殖水体中所有的敌害生物(鱼和白虾)、细菌、病毒、病原体杀死,防止虾病发生,采用了全水体消毒方法 。养殖水体有多深,就用多深水体消毒 。这种毒塘的目的和愿望是好的,但效果适得其反,副作用大,弊大于利 。
以上用进满水的方法毒塘和消毒,敌害生物及各种病原体当然会杀死,但池中各种有益生物,其中包括各种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也被杀死,这些生物被杀死后,水体变透明,变清,看到池底 。在这种水环境中,已不存在藻种 。没有藻种,当然就没有繁殖藻类的亲体 。这就是施肥后水难肥的原因 。这种水体由于藻类少,即使培养一定水色和透明度,也不持久,所以水色反反复复,很难肥水 。
正确的毒塘方法,是进水10厘米左右,以刚淹没池底滩面为准 。这种水体既能把池底细菌、病毒杀死,也能把敌害生物杀死,又节约成本 。若水深为10厘米时,毒塘费用为15元/亩,若1.5米时,费用增加15倍,费用为225元 。10亩则为2250元 。
用以上方法毒完塘后2-3天,即用80目网纱过滤进水,防止鱼类、虾幼体或卵,以及大型浮游动物进入塘内 。这时进的水,带进大量浮游生物,即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这些浮游植物在施肥时,吸收营养盐,24-48小时内即可培养出良好水色和透明度 。浮游植物迅速繁殖又为浮游动物提供饲料,浮游动物又迅速繁殖,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这时刚放下的虾苗,在良好环境中便迅速生长 。
过去和现在都有书刊介绍,用多次施肥方法肥水:第一次进水30-50厘米即施肥,待水色和透明度调节好后,再把水位加高,进行第2次施肥,或第3次施肥 。其根据是,水位低容易升温,有益藻类生长 。笔者曾对此做过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肥水不论效果、时间和成本,都比多次进行肥水好 。
三、肥水物质
笔者长期在广东、广西和海南从事对虾饲料售后技术服务工作,并到过越南讲学,接触到许多虾农 。发现不少虾农用花生麸、米糠和鸡屎等肥水 。并听到虾农讲,这些都是某专家教授教他们使用,这里面有些是错误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