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黄鳝可以繁殖多少?( 二 )


(4) 人工孵化 。孵化器可根据产卵数量因地制宜地选用,在孵化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无论采用哪种容器孵化,要求水不宜太深,一般控制在10厘米左右 。未受精的卵应及时剔除,否则容易恶化水质 。在封闭型容器中孵化时,要注意经常换水,换水时水温差不要超过5℃ 。黄鳝受精卵孵化时,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越向后期,耗氧量越大,因此,在缸、盆中静水孵化时要增加换水次数 。
(5)黄鳝的胚胎及鱼苗的发育 。黄鳝的卵比水的比重大,没有黏性,卵径很大,直径在3.8~4毫米之间,吸水膨胀后扩大到4.5毫米左右 。卵膜半透明,卵黄囊呈淡橘黄色,内有许多油球 。受精卵在水温25~28℃时,36~48小时胚体即基本形成,肌节、眼泡、耳囊、居维氏管及心脏等器官都已出现,肌肉能微微收缩 。肌节共有99节:躯干73节,尾部26节 。卵黄上由肠下静脉形成了强大的血管网,鳍褶上也出现了许多稠密的血管 。胸鳍已长成 。全身散布着许多细小的黑色素 。眼睛上尚未出现色素 。腹部有一行整齐的脂肪球 。经过52小时(水温29.5℃),全长达11毫米,身体弯曲,肌节共形成127节:躯干75节,尾部52节 。鳍褶增大,上面血管显著增多 。胸鳍也逐渐扩大,在上面也形成血管网 。居维氏管缩短,且已经形成,但不能活动 。在围心腔和卵黄囊的前部生出不少孵化腺,身体上面的黑色素增多,眼部亦出现少数黑色素 。
鱼苗全长达13毫米时,即从卵膜内孵出,刚孵出的鱼苗能够间断地作上下游动 。身体仍弯曲 。胸鳍扩大到最大限度,不断地来回摆动 。卵黄囊向前后两端伸展 。前端有较大的油球 。卵黄囊、胸鳍及鳍褶上的血管网仍然存在 。围心腔和卵黄囊前部仍有少量孵化腺,身体和眼睛上面的黑色素增多 。鳃盖伸到第2鳃弓 。孵出后49小时,当水温28℃时,鱼苗体长达17毫米 。身体能蜿蜒游动 。全身黑色素显著增多,卵黄囊前端延长成袋状,上面有比较稀疏的黑色素,血管随卵黄囊的缩小而减少 。孵化腺已仍有血管,鳃褶上的血管仍然存在 。胸鳍缩小,上面全部消失 。
(5) 孵出后93小时(水温28℃),鱼苗全长达21毫米,身体仍不能伸直 。卵黄囊成三角形,后端有一缺刻,上面的血管显著减少,上半部的色素分布较下半部密 。鳍褶缩小,上面仍有血管,但比前期稀疏 。胸鳍上的血管也比前期细小,来回摆动剧烈,每分钟可达124次,眼部具有较密 。孵出后145小时,体长达22.5毫米,鱼苗身体已能伸直 。卵黄囊成长形,后端缺刻消失,血管网更加缩小 。胸鳍和鳍褶显著缩小,但仍有微弱的血管网 。鱼苗游动迅速,能经常游至水面,举头吸入空气,营气呼吸 。孵出后266小时(水温31℃),体长达28毫米,卵黄囊尚未完全消失,仍有血管,但被黑色素所盖蔽 。全身呈黑色 。头部、上颚边缘及眼下有深黄色的色素 。身体前部体表的血管消失;后部的也接近消失 。胸鳍则逐渐退化、不断缩小 。心脏的位置和一般鱼类不同,离头部较远 。此后,随着卵黄囊的消失,鳝苗能够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时,即可转入苗种培育阶段 。
2020年鳝鱼养殖前景怎么样?
鳝鱼现在多半都是人工养殖,咱们市场上买到的很少再能见到野生鳝鱼 。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瞄准了善于市场,导致一度出现饱和状态 。所以大家现在想养殖黄鳝,就需要在品质上多下功夫 。目前养殖鳝鱼还是很挣钱的,鉴于野生黄鳝的减少,对于后续的引种繁殖会更加的困难,所以大家需要全面的提高和完善养殖的技术 。这就是咱们提到过的品质问题,多多注意养殖基地和饲料的选择 。
2020年鳝鱼多少钱一斤?
鳝鱼主要分为人工养殖和野生两个价格,根据往年的数据结合现在的市场行情来看,野生鳝鱼的价格2020年可能会达到80-100元/斤,人工养殖的黄鳝大约为30-45元/斤 。这个价格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每个市场和每个季节都会造成价格差,但是野生和人工养殖之间的悬殊还是会一直存在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