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天天拍天天香蕉( 二 )


好几次,学校老师把任敏找到学校,把班上其他同学的作业与任敏的儿子一起摆出来,让任敏看到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我也着急,但是我知道儿子的特点,他挺努力的,每次作业都很认真,有不少次作业不合格的原因是他使橡皮用力过猛,把纸擦破了 。再加上他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充满好奇心,我相信他能学好,可能就是慢一点儿 。”任敏说 。
但最近,任敏有些不淡定了 。
任敏两个好友的孩子跟自己儿子年龄相仿,也都上小学一年级 。一个晒儿子弹琴过6级的视频,另一个就晒出女儿在新加坡舞蹈比赛拿奖的场景;一个晒出女儿发着烧还在床上读埃隆·马斯克的传记,另一个就晒出儿子刚解出的奥数题……大概是作息时间相仿,任敏发现,越是自己刚为辅导儿子筋疲力尽而想上网放松一下时,就越能看到这两个朋友“晒娃”“比娃” 。
都说孩子的成长要静等花开,“但是这些‘晒娃’的仿佛就在告诉你:身边的每一朵花都已经盛开了,唯独你那朵还没有开 。”任敏说 。
任敏想关闭朋友圈,有的人则想“扳回一局”,千方百计找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大张旗鼓地也在朋友圈里“晒”出来 。
“现在的朋友圈给大家提供了一种信息化时代的人际交往方式 。”中国儿童中心的张玲玲老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 。虽然人们的社交方式绝不仅有线上这一种,但是因为朋友圈随时随地都能出现,而使得人们误以为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全部“真相”了 。
就这样,在现实生活中本还“错落有致”的“小花”们,在朋友圈里朵朵盛开了 。
家长还能淡定吗?
“乐”到“苦”
故意炫耀招致“群起而攻”
应该说大多数在朋友圈里“晒娃”的家长并不是为了炫耀,或者至少不单纯为了炫耀 。
不过,在一些特定的家长群里,有些人就显得有些肆无忌惮了 。
邓申的孩子现在上初二,他在孩子小学时组建了有六七个家长的一个小群,“不仅方便我们交流,也方便组织孩子们外出游玩” 。
自从上了中学,孩子们进入了不同的中学,玩的机会不多了 。不过群里依然热闹,家长们在群里分享各自孩子所在学校的课程进度、不错的学习经验、各种渠道打听来的“小道消息”……
不过这种和谐在孩子们入中学一个月之后被打破了 。
一位家长突然把自己孩子刚刚结束的一次阶段性考试的分科成绩、总成绩及班级、年级名次发进了群里 。成绩真的不错,不仅几乎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而且排名也相当漂亮:班里第一、年级第十 。
群里一下子沸腾了,大家纷纷祝贺,并向这位家长请教教育经验 。
不过,接下来的一幕就显得有些尴尬了 。这位家长突然@了群中一位家长,让他也亮一亮孩子的成绩,这位被“圈”的家长委婉地推脱了几次,依然拗不过,只好也把自己家孩子的成绩晒了出来 。紧接着,这位家长又@了另外一位家长……
“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邓申说,其他家长也有相同的看法,不过大家碍于面子,群里还算相安无事 。
一个月之后,这位家长又把孩子的成绩扔进了群里,孩子的成绩依然傲人 。这次,家长们的祝贺不那么真诚了 。
自此之后,邓申组建的这个群不再热闹了,成了那位家长每月一次的炫耀场 。
一次炫耀是炫耀,两次就变成了故意炫耀,三次则变成了“拉仇恨”……终于,在初一年级的那个期末,邓申在众位家长的一致要求下,把炫耀狂人“踢”出了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