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的困境有哪些 生鲜电商还有戏吗

【生鲜电商的困境有哪些 生鲜电商还有戏吗】现阶段做生鲜O2O为时尚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远未成熟,损耗、配送、获客等成本高居不下带来巨大发展压力,盈利无法支撑持续运营,线下才是卖菜的“王道” 。
老牌生鲜电商放弃O2O
春节后,天气乍暖还寒,南方再次跌入冬天 。生鲜电商行业,就像这变化无常的天气,依然春寒料峭 。

生鲜电商的困境有哪些 生鲜电商还有戏吗

文章插图
在南方最大的城市——广州,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了诸多垂直生鲜电商,田鲜蔬菜就是其中之一 。
田鲜蔬菜起步于2011年,如今已经迈入第五个年头 。成立之初,田鲜便开始网上卖菜,主要通过PC端销售,第三方物流配送 。2015年,田鲜宣布全面实行O2O运营,通过社区店和微信商城,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生鲜电商能够熬5年,在行业里算是屈指可数 。然而,进入2016年,这个生鲜电商“老玩家”却决定放弃O2O,彻底回归线下,把店开进更加低端的肉菜市场,高调加入了“反互联网”的阵营 。
田鲜蔬菜创始人吕基富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这个“反互联网”的战略转变给出的解释是:现阶段做生鲜O2O为时尚早,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市场远未成熟,损耗、配送、获客等成本高居不下带来巨大发展压力,盈利无法支撑持续运营,线下才是卖菜的“王道” 。
无独有偶 。近期,曾宣称要占领中国生鲜市场的多点,出现重大变动,华为系高管撤退,裁员过半 。一个明星项目的陨落,似乎再次暴露了生鲜电商的脆弱,引发了各界的强烈关注 。莫非真如吕基富所言,现在还不是生鲜电商该出现的时候?
最大挑战:难以改变的消费者习惯
其实,目前对垂直生鲜电商而言,除了自身的局限、对手的竞争和行业的弊病,更大的挑战是消费者尚未形成的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群体定位的错位 。
做生鲜电商,必须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把三个问题问个透彻:
1.消费体验能够保证吗?
几乎所有生鲜电商,都在为消费者找“懒”的理由,比如足不出户坐等送菜上门,不必担心刮风下雨 。这听起来的确很动人 。可没有了瞧一瞧、摸一摸、挑一挑的消费体验,以新鲜度作为衡量品质水准的生鲜产品,看图购买,其实要冒很大的风险 。而现实中,看起来很美,拿到手很烂,新鲜无从保障 。这种体验,作为消费者,你能接受吗?
生鲜电商所谓满足消费者“懒”的需求,其实是一个伪需求 。因为,在购买生鲜产品这件事情上,网上消费并不必线下省心 。生鲜产品缺少标准化,对消费者来说,判断生鲜产品优劣的途径和标准就是眼见为实 。
2.网上买菜真的便宜吗?
网上买菜另一个动力是——便宜 。可真要做到比线上便宜,并非易事 。虽然网上销售削减了线下运营成本(租金等),但却又产生了另外的成本,比如配送、损耗、冷链 。配送和冷链保鲜是生鲜电商的标配,而损耗是生鲜电商的硬伤,加上加工、包装,这些都是成本 。所以,拆东墙补西墙,结果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兜了一圈价格依然没有降下来 。如果真的做得比线下更便宜,只有两个办法:要么损害消费者利益以次充好,要么自己出血不要利润 。可没有了品质保障,消费者买账吗?没有了利润,生鲜电商用什么养活自己呢?
3.大妈会陪你玩吗?
生鲜电商(尤其主打蔬菜品类的)都想圈住年轻的消费者,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年轻人大多不做饭(这是外卖市场火热的原因啊),买菜的绝大多数是大妈大叔 。而大妈大叔对网购生鲜菜根本不感冒,人声鼎沸的菜市场才是她们最喜欢的地方,因为那里可以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结伴而行,其乐无穷 。纯网上消费,对生鲜消费主力军——大妈大叔们,没兴趣跟你玩 。所以,想改变这个现实,只能等到现在年轻人都变老的时候 。只是,你等得到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