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嫔妃殉葬不愿意怎么办?

殉葬的妃子不愿意死?这种可能性是不存在的,因为乖乖的听话还能死的体面,要是敢反抗,新皇帝分分钟让她死不瞑目,下场只会更惨 。
殉葬是封建王朝历史上最惨无人道的制度,毕竟用活人去陪葬死人,哪怕那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同样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
当然最为悲惨的还是陪葬的妃子,想想她们也真是可怜,因为被选中陪葬的大多都是没有孩子或者背景的人,甚至可能都没有见过皇帝,就被继任皇帝下令殉葬,可想而知她们的内心有多么愤恨和无奈 。

古代嫔妃殉葬不愿意怎么办?

文章插图
难道皇帝让死就必须死?那么如果妃子不愿意殉葬甚至反抗,后果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
关于殉葬制度
殉葬制度早在大汶口时期就已经存在,一直延续到清末,前后延绵了将近6000年,而且据专家考证可能早在三皇五帝的时期,殉葬制度就已经存在,可以说在我国历史悠久 。
殉葬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5个时期,其中商朝、周朝为发展期,春秋、秦朝为顶峰期,汉朝、唐代为蛰伏期,宋、元、明为死灰复燃期,清代为消亡期 。
在每个时期殉葬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时期是以奴隶、工匠殉葬,有的是大臣,然而更常见的还是以老皇帝的妃子殉葬为主 。
这群妃子生前享受了老皇帝带给她们的显赫生活,然而皇帝死后,她们同样要为以前的尊贵生活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正如老子所言: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
妃子不愿意殉葬怎么办?
谁不想活着呢?凭什么老皇帝死了之后还要自己陪葬呢?这是什么道理?如果妃子不想殉葬会面临什么下场呢?
【古代嫔妃殉葬不愿意怎么办?】其实过程可能不同,但结局已经注定难逃一死,古人有太多办法让她就范 。
方法一:灌毒酒
对于毒酒,大家应该不陌生,因为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能听见皇帝一个不开心就喜欢赐人毒酒 。
我们熟悉的南唐后主李煜,就是因为做了一首词,其中有句“故国不堪回首夜明中,惹得宋帝赵光义大怒,以为他贪恋旧国,一个不高兴就赐了他一杯毒酒,就这样可怜的一代大词人就这样魂骨故里,还是在他42岁生日的那一天,让人唏嘘不已 。
不过李煜应该感到高兴,因为毒酒其实是最温和的赐死方式 。古代的毒酒主要成分是砒霜,红砒霜色泽鲜红,所以,又称鹤顶红,砒霜的毒性非常强烈,人喝下之后短短不到一分钟就会毒发身亡,免受了很多痛苦 。
所以,如果妃子不配合殉葬,而皇帝又觉得她可怜于心不忍,很可能就会就赐一杯毒酒,所以大家可以在电视剧看到如果皇帝赐给某个人毒酒的话,一般还会感谢皇帝就是这个道理 。
方法二:白绫吊死
关于白绫吊死,朝鲜史料《李朝实录》中有详细的记载 。因为永乐帝朱棣驾崩的时候,用的就是这种方法 。因为朱棣有两个妃子是朝鲜人,所以此事被详细地记载于朝鲜的《李朝实录》中 。
给朱棣殉葬的妃子有32人之多,首先太监会将所有殉葬的妃子集中在偏殿,先给他们一顿美味的饭菜,毕竟临死前肯定要让她们享受享受 。
吃饱饭足之后,会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发泄发泄,毕竟他们的年龄大的不过30多岁,小的才10几岁,可以说人生才刚刚开始就要戛然而止,而且还是陪着老皇帝一起死,试问谁的内心会平静呢?毕竟又不是真的喜欢皇帝 。
发泄之后就开始进入正题,宫女们将这些妃子梳理打扮,而此时妃子大多早已经木然,任凭宫女在身上一阵操作而没有任何反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