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后重建的北洋海军实力如何?

北洋水师建立了十多年,仅仅军舰花费了满清上千万两白银的巨款,整体军费高达2302万两白银 。
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
当时,福建水师已经在中法战争覆灭,就剩下一艘福靖号还有战斗力,全国仅仅剩下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 。

甲午战后重建的北洋海军实力如何?

文章插图
南洋水师本来仅有巡洋舰及炮舰等17艘,约2万吨,但实力是无法同北洋水师相比的 。
1885年中法战争时,南洋水师损失了3艘军舰 。如果连9年前的法国军舰尚且打不过,南洋水师怎么可能同1894年先进的日本军舰对抗 。
当时南洋水师虽然还有6艘无防护巡洋舰(“南琛”“南瑞”“开济”“镜清”“寰泰”“保民”),似乎很牛,其实都不堪一击 。
以比较强的南琛级巡洋舰为例,虽然排水量也有2000吨,但并没有装甲防护能力,4门203毫米主炮,航速15节 。
南琛级如果遇到了黄海海战的日本主力军舰,怕是一顿炮击就要完蛋 。它同三景舰等日本新式军舰,压根不是一个级别的水平 。
至于广东水师实力最弱,只有些中小型舰艇,新旧混杂,本来只是对付海盗和叛军的 。
即便如此,甲午战争中,广东水师倾全力支援了广甲、广乙、广丙3艘小型军舰,结果同北洋水师一起覆灭 。广东水师剩下的军舰大多几百吨,连行驶到大洋上都很困难 。
甲午战争战败以后,广东水师和南洋水师虽还有些军舰,实力是不值得一提的 。
当时清政府认为必须重建海军,但此时政府财政已经陷入巨大的困难 。
别的不提,仅仅马关条约就要赔款给日本2亿3000万两白银 。
而清政府财政很好的时期,光绪七年(1881年),岁入8234.92万两,岁出7917.145万两,
光绪十七年(1891年),岁入8698.48万两有余,岁出7935.5241万两 。
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好年份,财政盈余不过几百万两而已 。
要支付2亿3000万两的赔款,清政府就要折腾很多年,哪里还有钱重建北洋水师 。
当时德国和英国专家估计,重建北洋水师至少要花费2000到3000万两白银,清政府显然不可能拿出这笔钱 。
当时的方法是先买一些实用的军舰,慢慢恢复实力 。
于是,1896年满清向英国和德国购买了“海天”、“海圻”、“海筹”、“海容”、“海琛”五艘巡洋舰 。
其中海天级防护巡洋舰的“海天”、“海圻”,实力还是很强的,排水量有4000多吨,武器、防御力、航速都还不错 。其中“海圻”是1898年开始服役,知道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才自沉于江阴阻塞线,使用了差不多40年,堪称奇迹了 。
至于海容级巡洋舰的“海筹”、“海容”、“海琛”就差了一些,排水量2000多吨,主炮仅有150毫米,装甲防御较弱,但价格也便宜,仅仅为海天级防护巡洋舰的一半 。
可以说,这5艘军舰交付以后,北洋水师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实力 。虽然还不足以同日本联合舰队对抗,最低程度也是一支可以战斗的海军了 。
后来清政府又订购了大量廉价的鱼雷艇,接收了一部分战前购置的舰船,比如飞霆号驱逐舰,实力有所增强 。
然而,重建的北洋水师刚刚有所起色,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 。
慈禧太后老佛爷很牛逼的向全世界列强宣战,各国军舰迅速进入渤海湾 。当年拥有强大的北洋水师,尚且干不过一个日本,现在靠什么去拼?
于是,这些满清军舰基本都是直接投降或者按兵不动 。
比如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卫时,这里就有满清5艘军舰驻扎 。“海容”号在提督叶祖珪的带领下向联军讲和,按照联军司令的命令开到大沽口外,在联军舰队泊地熄火抛锚,接受扣留,等于是投降了 。“海龙”“海犀”“海青”“海华”四船直接被英军俘虏,自行使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