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养殖出笼时间是什么时候?( 二 )


二、关于淡水龙虾的品种问题
我们目前所说的淡水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 , 隶属甲壳纲 , 十足目 , 螯虾科 , 原螯虾属 , 原产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国南部 , 20世纪初日本从美国引进后不久又经日本 传入我国南京 , 现在分布范围已经超过20个省、市 , 变成了我国淡水小虾类中的重要资源之一 。
目前在江苏、安徽、湖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的龙虾均为一个 品种 , 还有一种“杂交”的龙虾品种 , 它是水产专业部门研究的对象 , 基本处在实验阶段 , 技术水平还有待成熟与提高 。人工驯化过的种苗与自然繁殖苗是有区别的 , 人工化繁育苗 , 由于成本太大加上目前沟、塘、河、湖野生种苗产量很大价格便宜从而难以大面积推广该项技术品种 。当然 , 人工培育的苗种其成活率很高 , 可达85%左右 , 而野生苗一般只能达到70%左右 , 同时也有水体地理位置的局限性 。通常来讲 , 塘口养殖龙虾苗种选择与投放只是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 , 更 重要的是日常养殖中采取何种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 , 如果管理上能够达到较高的水平 , 养殖则成功概率较大 , 反之则失败 。
三、对淡水龙虾的产量过于理想化
龙虾的养殖产量与虾苗的投放、水体环境的控制、饲料的荤素搭配、日常科学系统的管理、常见病害及时的预防治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一般选择4、5月份每 亩放养规格130~150尾/公斤的虾苗50~70公斤左右 , 经过70天左右的快速生长 , 在6月份就可以开始采取卖大养小的方法 , 一直到10月底基本结 束 , 总计每亩塘口能捕获龙虾150~180公斤 , 根据养殖水平 , 一般平均规格都在20~30尾/公斤 , 养殖技术、池塘条件好的可略增加虾苗投放数量 , 加 大投喂 , 亩产量将会有一定提高 , 至于那些不切实际地夸大、鼓吹能达到更高的产量则毫无科学依据 , 最多是个案 。
四、养殖水体坏境控制不够
通常小龙虾对养殖水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 造成了部分人误解为小龙虾喜欢生活在发黑、发臭的水体中 , 水体质量好坏都不重要 。而事实却是 , 生活在肮脏水体中 的小龙虾又脏又黑 , 外壳硬厚 , 体小头大 , 既没有卖相 , 也让人难以产生食欲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水质清新、水草丰富、溶氧量高、无污染才是养好小龙虾的关键 。缺少水草的水体 , 一是溶氧量不足 , 二是在小龙虾脱壳时没有较好的蔽敌害区域 , 它们会受到同类或其他食肉性水生动物的攻击 , 从而产生动物的应急反应 , 很多小 龙虾会出现生长慢现象 , “老头虾”发生的情况会很明显 。
五、饵料投喂不到位
小龙虾的精养塘口 , 一定要加大饵料投喂力度 , 可以减少小龙虾因缺少饵料而自相残杀 , 提高小龙虾的成活率 。在饲料品种选择上 , 注重粗精、荤素科学合理搭配 ,  采取荤—素—荤方式 , 即:前、后期动物性饲料占70% , 中期植物性饲料占70% , 条件允许时尽量不投禽类内脏等动物料 , 日 常动物性饲料可以选择未变质的小野杂鱼、螺蛳肉等为主 , 植物性饲料以玉米、豆饼、小南瓜及伊乐藻等水草为主 。饵料投喂量要结合适时气温、阴晴变化、小龙虾 的活动、食欲及现有存塘量等情况及时调整 , 一般投饵比例是饵料占存塘虾总重的3%~5% , 以投喂后2~3小时吃完为宜 , 要密切观察 , 严防残留饵料对池塘水 体造成污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