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c反应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C反应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 c反应蛋白偏高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超敏C反应蛋白和常规C反应蛋白有哪些区别?你是否也有疑问?
C反应蛋白(CRP)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1930年Tillet和Francis首先发现于急性肺炎患者的血清中,由于能与肺炎链球菌菌株的C-粘多糖发生沉淀反应,故命名为C反应蛋白,是一种反映急性炎症的指标 。
CRP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很少,在大面积组织损伤、急性炎症、术后等可迅速升高 。因此,检测CRP对临床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具有重要价值 。
传统的CRP 测定方法有多种,如免疫沉淀法、免疫浊度法、标记免疫法等,其中以免疫浊度法最常用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血清CRP<2 mg/L,儿童和正常成年人血清中CRP≤10 mg/L 。种族、性别、年龄、肥胖、妊娠等因素均可能影响CRP的水平 。CRP 基因选择性多态性也可以影响其在健康人群中的水平 。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超敏C 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CRP,hs-CRP)与普通CRP 属同一种蛋白,只是由于其测定方法更敏感而得名 。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测定CRP 时,检测的线性范围一般为3~200 mg/L,因检测方法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无法测出血液中含量更低的CRP 。早期主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hs-CRP,近年来相继采用胶乳增强的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投射比浊法、免疫发光法等技术使检测的灵敏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检测低限延伸为0.005~0.10 mg/L 。使得低浓度CRP (如0.1510 mg/L)的测定更加准确 。但是,不同方法测定的hs-CRP结果会有一定差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都已制定了相关参考标准,为hs-CRP 的测定提供参考 。
也就是说,hs-CRP 和CRP 实际上测定的都是同一种物质,即C 反应蛋白,只是测定方法、灵敏度、精密度以及可测定的线性范围不同 。
CRP 和hs-CRP 的临床意义并不完全相同,CRP 在感染性疾病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而hs-CRP 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中应用价值较高 。
CRP检测意义
1. 鉴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在感染发生后68h开始升高,24~48h达到高峰 。比正常值高几百倍,升高幅度与感染的程度呈正相关 。病毒感染时,CRP不增高(除了一些严重侵袭导致组织损伤的病毒如腺病毒、疱疹病毒等)
有研究表明,术后6小时左右,CRP开始升高,如无并发症应在术后三天下降直至正常,如术后出现感染,则CRP长时间不下降;术前CRP升高者,术后感染率也远高于术前CRP不高者 。对细菌感染作抗生素治疗时,动态检测CRP是必要的,它比临床体征更早作出并发症警报和治疗效果的判定,在粒细胞缺乏症或机体免疫状态抑制时更有临床意义 。
2. 心血管病
持续的轻度CRP升高,说明有持续的炎症存在,可用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有研究证实,与低水平CRP妇女相比,高水平CRP妇女患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度增加5倍,发生心梗或中风的危险度增加8倍 。急性心肌梗死时CRP升高,在无溶栓治疗时与梗死范围呈正相关,在与梗死有关的冠状动脉完全堵塞时CRP更高 。CRP可作为缺血性中风预后的独立预报指标,CRP大于10 mg/L比小于10 mg/L者危险性大得多 。如CRP与总胆固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三者结合在一起更可预知发生心肌梗死的相对危险度 。
hs-CRP检测意义
1. 心脑血管疾病:
高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与复杂、易损斑块有关,这表明hs-CRP升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轻微的增加可能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的炎症或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壁损伤 。冠心病和心血管死亡相对风险降低幅度与总胆固醇、HDL-C和血压降低幅度相似 。与冠脉钙化积分不同,hs-CRP和冠心病的相关性与事件发生率关系更密切(与动脉粥样硬化相比)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